妖刀定式,是一路非常古老的角部变化,据说差不多是有围棋后不久就有了妖刀定式,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棋手使用。这一路定式,是以变化繁复复杂著称的,历史上有大斜百变之说。其基本着手是对小目或者星位子、小飞或者单关挂角,遇到夹击或者脱先时,对以大飞压角。之后,形势迅速转入急战,双方一手紧似一手,任何一方稍有松懈就会吃大亏、甚至直接导致失败。
一般认为,大斜是过份应手,但却难以实施有效反击。这就是妖刀定式历史恩怨的根结所在。
一般来讲,守角方之后的思路是对大飞进行分断;大斜方则针对分断设置圈套、埋伏,伺机阻击对手。那么守角方忍让会是什么效果?大斜方从两个子向连接方向小尖都是好形,更何况还有其他应法。这种情况,从棋形分析上是守角方无法容忍的,更何况还有心理、士气上的影响。所以,棋坛给这路角部变化起了妖刀定式这样的名称。
仔细分析:大飞应、是种取势着手,相对于单关跳与二间跳这样的正应着手,对夹击之子压力要小一些;同时,自身棋形薄弱,对方周边子力加强的话,还需要自己补棋,从子效分析上来看、不是好手。
这样看,对妖刀定式愤而反击是中招了。正确的思路是:不动劲,自己在周围补棋,一边捞实空、一边伺机对挂角二子实施总攻。事实上,大飞二子尖回联络,既没有实空、从取势上看又属于缓手,守角方没有什么无法容忍的。
据此,我判断,妖刀定式应该是不成立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