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梦水乡
几十年了,有种味道让我一直念念不忘,那就是母亲的油茶的味道。
早就听说白马镇的油茶很地道,就寻思着找时间去一饱口福,好好品尝品尝,或许能找回母亲的油茶的味道。
那是八月中旬,我和女儿爸去白马镇办完事,就专程去喝油茶。心想,好多年没喝过了,这次一定要喝个够。我们走进店里,叫服务员来两碗油茶。
一会,服务员给我们各自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油茶上来。只见上面撒着绿油油的葱花,葱花下面是白花花的猪油珠子,零星的茶叶若隐若现,还有些不知名的配料半浮半沉。眼看冒着热气的油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用勺子不断地搅拌着,只想让它快点变凉,好赶紧入口。
还没等热气跑完,我就急不可耐地喝了一小口。刚刚下咽,就感觉不对,眉一皱,屏住气。难道是我口感异常?又慢慢抿一口,还是不对,略有苦味。怎么喝不出我母亲那油茶的味。不是说很地道吗?这也叫地道!我跟老公轻声念叨着,比起母亲的油茶可差远了。
记得,那年在村小学代课,离家近,吃住都在家里。父亲也正好从区粮站提前内退回来。
那时,农村家庭都喂有羊呀牛呀猪的,我们家没有牛,却养了好几头小山羊。成天就盼着它快点长大,小山羊长大后,就牵到集市上变卖,只留一头杀来自家食用,它可是作为家里一年到头打牙祭的好东西。
腊月里,就是农村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的日子。我们家的羊肉,多是用来招待区里下乡检查工作的“客人”。我们就只能吃点母亲自己琢磨用羊油做的油茶,也算物尽其用。
母亲先把糯米放在锅里炒熟,炒糯米要拿捏火候,不能炒糊,也不能炒太生,这是需要厨艺的。炒熟的糯米用石磨磨成细米面装在瓷盆里。然后把羊油放锅里煎,煎好的羊油倒在瓷盆里,搁上盐、味精和米面粉拌均匀,让它凝固后备用。
吃的时候,把头天采摘回来的茶叶洗净,放在锅里加上适量的水熬。熬到一定程度,就滤掉茶叶,把凝固的油米面,用勺子舀两勺进茶水锅里,放上姜片一起煮,煮上半小时后起锅,撒上切好的葱花佐料等,油茶就算做好了。
我总是还在床上伸懒腰,厨房的油茶味就飘得满屋都是,狠狠的嗅嗅,好香啊!赶紧穿好衣服下楼来。哇,又将是一顿美味的早餐。
母亲先盛一大碗给父亲,然后给我盛一小碗。呼哧呼哧喝着油浸浸、香喷喷的油茶,心里暖融融的,真是满口生香。最后,碗底都要用勺子刮了又刮,没刮干净的还用舌头舔了又舔,再咂咂嘴,才不情愿地放下碗。
油茶应该是那个年代上等奢侈品了,好吃的东西不多,物以稀为贵。那个味真的是至今难以忘却,所谓的唇齿留香也不过如此。
现在也有做油茶的,却远远不能跟母亲的油茶相比。现在的油茶用猪油做的,里面搁了一些腊肉沫子,还略带苦味,喝不出那种“正宗”的油茶味。
昨晚,我打电话跟母亲说,好多年没喝过您做的油茶了。我喝过白马所谓地道的油茶,却喝不出当年的油茶味了。
母亲说:现在农村多数人家都没喂山羊。变卖山羊的钱远不如年轻人出门打工挣钱多。好久没做过油茶,手艺都生疏了。不过去年邻村亲戚拿了些羊油来,还放着的。想吃,春节等你们几姊妹回来,做给你们吃。
想念母亲做的油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