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春困的我基本处于睡不醒状态,但今晚却强迫了自己两个小时还没睡着。我失眠的毛病好久没有犯了,这次细想应该和下午看的纪录片脱不了干系。
前两天偶然看到有人推荐《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这片子15年就被我存在硬盘里了,但那是英语原片并没有中文字幕。当时对自己的英语太自信,没想到看了两集后就再也没有碰过(一共有10集左右)。
这部纪录片是对英国13个不同阶层的人的采访,从7岁到49岁,每隔7年采访一次。拍摄的中途原来的导演去世,换他的助手接班,终于把这系列拍完。不管是题材还是内容,我都抱有极大兴趣,于是这几天又搜腾出字幕版看了起来。
而今天下午我看了他们28岁的采访。虽然只是第四次采访,其中人物的境遇已经大不相同。28岁,有人成了中产,有人却成了靠吃救济的流浪者,差距之大令人唏嘘。
原来中上阶层的孩子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在小时候就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普通家庭不太重视孩子教育,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目标,长大后并没有跳出其父母的阶层;福利院长大或者家庭困难的孩子,长大后依旧为生计奔波,对子女教育也没有想法。
这里面对我触动较大的有两个人。而这两人也是两个极端案例。Nick和Neil。
Nick是农村的孩子,7岁时候要步行四公里去学校上学,害羞腼腆,话不多。大家都觉得他可能会接手其父亲的农庄,但是14岁时就他就表现出对物理和科学的兴趣,21岁时已经是牛津大学物理相关专业的学生,28岁时在美国做助教了。这算是寒门出贵子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