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同感,小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组装一个玩具三四次失败后就会原地崩溃,大哭不止。你在旁边不禁会疑心:这么点小事儿,至于吗?
其实这跟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10岁之前,孩子的大脑都在逐步地发育,我们不能始终以成年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要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有必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大脑运作知识。
《全脑教养法》就给父母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去了解孩子大脑的发展机制,并学习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重塑孩子的大脑,让他们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过上高质量的人生。
《全脑教养法》由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及丹尼尔·西格尔与知名育儿专家蒂娜·佩恩合作写就,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论述了人际神级生物学在实际中的运用,并提供了12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整合孩子的生活。
整合左右脑——改善孩子的情绪
横向来看,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面部表情、眼神、语气语调等信号,使我们得以沟通。
可见左脑更关注逻辑,右脑更关注情感。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不要只关注逻辑而失去了感情,也不要被情绪的潮水淹没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01 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
孩子有时候会突如其来地情绪爆发。我儿子今年两岁,有一天早上他到厨房里,拉着每个饭橱的滑动门。碗橱那个滑动门试了几下没拉动,我说“这个门得关上啊,不然碗上就有灰尘了”不说还行,一说,小同志立马哭腔就上来了“就不拉,就不拉”“好好好,不拉就不拉吧”估计是气还没撒完,他从里边抄出一个盘子就要扔地上,得亏我眼疾手快,预见力强,才保住了这个盘子。
孩子此时已经被情绪的洪水淹没了,他们找不到出路,如果你这个时候一味地对他说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遭到孩子的反抗。
这个时候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与孩子的右脑进行联结。因为不管孩子的行为看起来是多么地荒谬,那都是他最真实的反应,我们要承认这种感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尊重。
其次,将孩子的思绪引导至左脑,这样的流程会让孩子更加顺畅地接受家长的建议。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播出的《妈妈是超人》中的一个片段:当时嗯哼光着脚在家里走,一个不留神踩在了一个小玩具上。疼得他当场大哭,还愤怒地把小玩具扔了很远。霍思燕看到后并没有直接对嗯哼进行说教,而是先与他的右脑进行联结。“肯定很疼吧,太疼了”,等到嗯哼的情绪逐渐平复了之后,她才慢慢地跟他说,东西不能这么乱扔,这样的话有可能下一次还会踩到,可以把它交给老师或者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方。这就是通过聆听与关注,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的教科书式做法。
02 经历分享:安抚情绪
当孩子的手指突然不小心被夹破或者自己心爱的宠物突然走丢,他们同样会跌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而家长的任务就是让小家伙的左右脑能够尽快联结起来,动用他的左脑进行逻辑思考。其中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复述整件事情的经过。
我们现实中有些父母常常觉得让孩子去再次面对这场悲剧有点残忍,而他们也常会用“没事儿了,男子汉这点小事哭啥哭”来试图尽快将此事掩盖过去。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看似已经平静的表面下,是孩子在潜意识里深植的恐惧挥之不去。
复述事件的发生会让孩子理顺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和情感正在经历什么。帮助孩子说出他们的痛苦和恐惧,就是在帮助他们抚平这些负面情绪。
整合上下脑——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从纵向来看,大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功能趋向原始,负责基本功能(如呼吸和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如打斗和躲避)和强烈的情感(如愤怒和恐惧);而上层大脑的进化程度则更高,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孩子的下层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而上层大脑要到他二十几岁时才能够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当你在看到孩子在那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歇斯底里的时候,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那只是因为他的上层大脑还在发育中,并不足以支撑他做出非常理智的判断。父母在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打通联结上下脑的阶梯,让他的上层大脑发挥作用。
03 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大脑
想象一个场景:你带着孩子到一家餐厅就餐,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突然你的孩子向你提出要吃冰激凌,而她刚刚感冒痊愈,你并没有给她吃雪糕的打算。这时你看到你的孩子即将失控,你会怎么做呢?
涌上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应该是,利用你的权威,呵斥她,感冒刚好不可以吃!不许再闹了,否则就回家!当你打算做这样的决定时,你也要做好接受孩子情绪崩溃大喊大叫的后果。因为你正在触犯她的下层大脑,而下层大脑的反应可没你想的那么文明。
最理智的做法是,接近他的上层大脑,努力触发理性的反应。你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承认孩子的真实感受,最后你可以额外为孩子提供一份她感兴趣的食物作为补偿。
04 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
上层大脑就像肌肉,经常使用才会越来越强壮。父母要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上层大脑,就要克制住事事为孩子做决定的冲动,避免替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你要教给他一些技巧(深呼吸、数到10等),帮助他们被下层大脑控制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发展共情力,以此来锻炼他的上层大脑。
05 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
我们成年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内心烦躁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去户外跑步、向沙包挥拳这些体育运动会极大地减轻焦虑感。丹尼尔·西格尔提到,研究表明,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的时候,就改变了情绪状态。而这项技能我们也可以教给孩子。
当孩子内心焦虑时鼓励他去运动,通过身体的运动帮助他进入到一种整合的状态,让他的上层大脑、下层大脑以及身体可以重新以有效、健康的方式运转。
整合记忆——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
记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显记忆,即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一种是内隐记忆,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使我们形成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待,为我们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
比较典型的是,当我们的童年一直处在一种有爱的环境中,我们的内隐记忆往往就是积极的,在我们长大之后遇到困难时也会比较积极乐观地对待,这都是内隐记忆在发挥作用;相反,如果我们的童年一直在父母的无视和冷漠中度过,这种消极的内隐记忆同样会影响到我们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令我们感到无助和悲伤。
如果在孩童时期,父母能有意识地整合孩子的这两种记忆,就能有效塑造孩子的性格,奠定以后的行为模式基础。
06 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
讲故事是一种有效整合记忆的方式。但有些时候,如果孩子正经受过去某个痛苦经历的强烈影响,如她所经历的一场车祸、朋友的一次灾难,这些都会令他恐惧,试图掩盖,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准备好去回忆整个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建议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打开自己内在“DVD播放器”的方式教他运用遥控器在脑海中重演经历。这个思维遥控器能够接受孩子的控制,可以快退或快进,让孩子在几次的描述中呈现事情真相,最后将内隐记忆转化为外显记忆。
07 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
父母鼓励孩子去记忆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有趣的提问和不断地鼓励,我们可以让孩子打开心扉,与我们分享更多的生活经历,并以此加深他们的印象。
整合自我——让孩子更具专注力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当下的感受就是永恒。当他们感到沮丧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本身就是个失败者。没有正确区分“感到”和“是”,将当下的状态看做是定义自己的条件,会引起极大的恐慌和焦虑。
如果孩子能够学会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他就不会再将某一特定时刻的特定感受定义为自己的特质。他会知道自己本来是积极的,只不过这件事情难度较大让他产生了挫败感,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失败的人。
08 浮云原理:教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
我们要帮助孩子意识到他当前的感受只是暂时的无论是悲伤、愤怒、伤心还是孤独,这些感受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只有在孩子越能理解感受的产生和消逝,他才能更加发自本源地去生活和做出选择。
09 情绪调色板: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自己的感受并不能准确地进行表达,因为他们的意识相当模糊。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进行有效地指引,教孩子正确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可以利用身边任何触手可及的事物对孩子进行讲解,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我儿子摔倒的时候会问他,是不是有点疼,哪里疼,宝宝摔倒了伤心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对于感受的敏锐捕捉力,能够让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在日常的实践中发现,阅读绘本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会更有兴趣去了解书中小伙伴的喜怒哀乐。
10 第七感:培养专注力
简述第七感练习就是,当你被烦躁焦虑包围的时候,深呼吸,将注意力从这外围层面中内收,关注自己的本源。这样的方法能够让你增强专注力,避免被不必要的烦恼情绪包围。而这么做的结果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还能让他们获得无限发展的能力。
整合自我和他人——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
我们不是在真空的环境中成长,与人交际是生活中必须的步骤。学会如何与他人整合,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世界。当然,在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接纳的同时,还要时刻谨记保持他们的独立个性。
11 亲子互动:让家庭充满幸福感
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充满希望。你们之间的关系越融洽,他就会越看重人际关系,也越会对未来的人际关系抱有积极健康的期待。
我们熟知的很多名人,如姜文等,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成功的一个人,可是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童年生活和家庭关系,他一直都是极度不自信的人。可见好的家庭关系、好的童年会带给孩子的人生特别大的影响。
12 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
父母需要做到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用一种健康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懂得如何应对。当孩子与他们的伙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应先联结他们的情感再对他们进行引导。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心爱的东西被弄坏了,什么能让你好受点”,在每一次努力关心别人感受的行动中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全脑教养法》让我们从大脑的生理结构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当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成年人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并有意识地重塑自己的行为,完成自己的再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