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不减肥一年徒伤悲。每当新年、夏季来临时,总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制定着减肥、健身的计划,一副我热爱生活、爱健身的样子。可事实却是一直制定着,一直计划着,地直失败着……总是看着外部再决定自己是否要随大流,全民运动,人人参与嘛。
看到keep的动态,心想着我要成为他们的样子就好;看到30天练习出一身肌肉,心想着我要尝试一下说不定也有效果;看到美味健身餐,心想着我也要早起做一份健身餐,三分练七分吃;看到……却从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开始?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想过这么多年喊着要运动要健身为何没有实现呢?
其实健身这东西不是必须的,一周不打游戏绝对是不行的,但一周不运动绝对是可以。其实没有运动健身这回事也是可以的,至少还算是健康的活着。如果偶尔健身一下也是挺好的,要是能长期坚持下去就更好。哎,只是自己没能坚持下去。于是,多了一点点的怨念或是羡慕“TMD,你竟然有腹肌”。“哇,你现在身材这么好”。
为什么有些人能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呢?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刚需,越刚越需。甚至很多时间没有学会就开始凑合着用,用着用着也就熟练,最后竟然坚持了下来。回过头来想,这是做好才喜欢呢?还是喜欢才做好呢?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属于做好才喜欢,谁会天生喜欢运动呢,只有人会喜欢那个运动后的自己。
每年公司组织体检时,总有那么几个查出健康问题时,信誓旦旦说我要开始运动、要开始好好休息早睡早起。别躲了,就那群查出脂肪肝的人。对一些人来说运动是种煎熬,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于是,有人坚持下来了,有人放弃依旧过着原来的生活。运动从未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依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只是偶尔会多愁善感一下罢了。
还记得第一次跑步,下班以后直接牛仔裤开始气喘吁吁的奔跑,凑合着跑后才开始有运动裤、速干衣、心率、步频……其实,至今我也不分不清是因为做好才喜欢,还是喜欢才做好。只是我很喜欢跑步时的自己,听着赋有节奏感的心跳声,宁静而美好,也喜欢骑车时宁静而专注的自己。渐渐的,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再也离不开它。甚至出差也会去跑步,第一次去北京出差。晚上一个人没开导航从北太平庄路一路跑到鸟巢。因为喜欢,所以跑步。因为想跑得更快,所以跑步。因为每天运动是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跑步。“每天运动都是爱自己的表现”从2009年根深蒂固到现在。2013年胆囊息肉手术后,每天运动吃的还不够消化。直到2017年1月整整一个月懒着没运动,才发现会肚子疼、会消化不良。于是,运动再次被提升成刚需,不运动会死的。
还记得学英语这件事吗?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前前后后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学会。是太难了吗?还是没有进步而放弃,还是害怕别人嘲笑而放弃。勤能补拙,多模仿几次就可以区分sit和set的读音……其实,英语和运动健身一样,在大多数人心里根本不需要。英语除了日常的考试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多少?没学好英语,日子过得也还好,也能正常交流,不妨碍正常上班。轰动中美的留学生绑架虐待案,让他们真正学会英文的,却是美国的监狱。语言不通会被打死的,那感觉就像有人用方言骂你,你还觉得挺好听的。
刚需才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当你真心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你来说就是刚需,不做会浑身难受,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一分一秒都不肯多等。想想那些你真正喜欢的东西,你会等待吗?你会害怕困难吗?上学时为了跑出去上网吧,再高的围墙也要爬,再远的路也要跑,会等到一周两节的计算机课吗?在没人教的情况下发现东京人民的天气总是很热(Tokyo Hot)。可是自己家没有电脑不能实实时时观注天气,总不能等我有钱买电脑再去关注吧。
于是,又多了一句。
等我……就……。
等我到XX的时候,我就……
等我有一天踩着五彩祥云来娶你。
等待又成了无限拖延的借口。虽然我很想娶你,但不是现在,而是需要找到五彩祥云。虽然我很想去跑步,但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天气凉快了。虽然我很想运动,但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我有一个完整不被打扰的一小时。
等过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个自我安慰,一厢情愿而已。等我有钱了,我去报健身班。等我不加班了,我去跑步。等……永远是等,从未履行自己的承诺。时间到了,节点到了,又要换一个等。我……就……再拖一拖,条件没成熟呢。不要再找任何等待的借口,没有任何成功是可以用等来获得。
不要再找借口,不要再等待。等到真的肥胖影响到身体才开始健身,真涉及到健康才开始重视锻炼,生活不是被动的救火。为什么不像耐克一样Just do it呢?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说,至于会不会有用,他们也不知道,但有积累总好过没有积累。
即便知道了所有的道理,正确的道路也是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