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力会逐渐增强,脑子里散乱的知识会自成系统,形成属于个人性的知识产品。当然这都基于深度思考、潜心浸润。就像昨晚上我突然脱口而出的一个句子:不怕厚脸皮,就怕皮不厚。
为什么会有这个看似非常不要脸的句子?我想了一下,应该是:钝感力、敏感度、专注度、渴望度等等。
在机场遇见一位青年,是知识分子,我很确定。他有斯文的外表,立体的五官,还有掩藏着的白色的头发,一口台湾腔。我们在排队,我排在他的后面。那么长的队伍里,只有我和他都背着大乐器,一只很漂亮的鼓。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已心生喜悦,难得在那么大的世界里可以偶遇一个与我理想相似的人。因为队伍长速度也慢,大家在聊这个城市的一二三。由于听得过于专注,我会情不自禁得笑了起来。这位青年人回过头来看我,顿了顿说:你的这身装扮很适合你。眼神里满是亲人般的爱护。我不怀疑他的诚恳。那天我穿了少数民族服饰,额头上海挂有藏式头饰,头戴大沿冒,身着大红色袍子,平底鞋。我也浅浅地笑着说:是吗?谢谢你。他问我鼓的事,我也问他鼓的事,当然还有音乐,还有表演,还有其他。然后,随着队伍的前进,大家又继续聊着这个那个。安检过后,大家就都散开了,其实我想我可以要他的联系方式,毕竟他是个很有造诣的音乐人,虽然不曾有名。可能他也在想是不是要我的联系方式,因为走在前面的他三次回头看了看我,而我装作不知道地往别的地方看。快一年过去了,他会不会想这件不算起眼的事情?会不会像我一样反思:如果当时能够厚脸皮一点,是不是就很好?可惜我们俩皮都不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敏感度。我们都太过敏感,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萍水相逢,哪能随意要联系方式!
敏感度强的孩子要修炼成钝感力强的孩子,这个过程如同破茧成蝶、凤凰涅槃般需经历极其的痛苦才能获得绚烂的美丽。
她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总习惯于他人的羡慕和表扬,来自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哪天如果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她会放在心里,琢磨半天,自我折磨,痛苦不堪。要么她发誓要做得更好,要么试着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想法。更严重的情况是争吵和哭泣。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她要追逐她的梦想,那就是唱歌。从那天开始,她的心全在歌唱上面,在网上寻找适合她的歌,然后模仿模仿模仿,有次甚至是办公楼的台阶上就开始唱了起来,手舞足蹈,直到有人叫她名字,她才醒过来,而后,她就跑到操场唱歌,放声歌唱,忘我地。她的同事朋友有的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是不是疯了,有的当面嘲笑,好一点的会替她说两句:你能唱得像她那么好听吗?她知道来自背后的所有的不满和嘲讽,也哭过,也想过放弃,但最后她选择不为所动,因为她知道她要做什么。后来,好朋友建议她学到本地最有声望的音乐老师处拜师学习。没有悬念,她很努力,老师也赏识,推荐她去了更大的舞台。她的声名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扩大,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当然这都是她不曾想的。她只是因为喜欢,而后迷上,再是沉浸,排除万难,不断孜孜以求。那些荣誉也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她是我的朋友,她痴迷到了厚脸皮的境界了。
其实,当你渴望度够高的时候,你的专注度也能足够高,你的钝感力也就会增强,敏感度自然会降低,四者是系统性的结构,互为前提和结果。其实任何的分析都不足以浅显易懂,还是这句更容易懂更有力:不怕厚脸皮,就怕皮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