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发现自己的旅行
杜威思想的学习意义,对于我来说是课程观念和授课方式的变化。
一“做中学” 的理念和我的语文课程观
从社会角度看,教育是人类为了种的延续进行的经验传递。从个人角度看,教育不是无用的妆点,而是经验重构,见识能力提高了,生命也会更加自由。“只有与生命打通的观念才能在生命中复活,才能真正化育人,改造人。”“教育是走心的活动,外在形式再华丽,如果个人不参与其中,真正感受到形式背后的意义,那形式终归是形式。”知识是僵死的,只有触动生命,有“切己”性,最终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作为信念存储于心,践行于行,做到“知善行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语文不是词语堆积,修辞使用,语文是发现自己的旅行。
语文学习是一场发现自己的旅行,意味着穿越一堂堂师生共读共写的语文课,我们通过领略别人对生命的体验、思考、领悟,反思和发现自己生命的状态。细腻地体验生命,深刻地反思生命,最终能擦亮自己的生命,驾驭当下的生命。别人的生命体验是照亮我们自己当下生活的灯盏,别人的经验通过发现,反思,震撼等对生命的触动,融入我们自身的生命,改变了我们的生命态度、处世方法,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北京四中的连中国老师说“点燃生命的光亮和促进真正的成熟,引发学生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注,帮助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热爱并喜欢奔赴的内心世界。这一切都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其他科目,是通过对知识目的的察觉,在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生活的世界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魅力从而擦亮了生命。而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在于,我们不是在学计算、修车、看病等等的具体技能,而是与看似并无实际作用的文章打交道。语言的交际沟通功能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掌握,学习只能让我们沟通交流得更为顺畅,文雅,把语言运用得更加精妙,这应该只是语文学习的很小一部分。
语文学习应该承载的意义和功能,我认为是生命的擦亮和树立。每一篇课文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作者独特生命一刹的澄明和敞开,细腻生命体验,多彩的情思,生命的态度,更应该为我们品味和反思,熔铸成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我们领悟着不同作者关于生命的不同思考,反观我们当下生命,用作者的情思心灵冶炼自己的心灵,使之更加敏锐,多彩,成熟。语文,是反思生命,觉察生命,成长自己。
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经验重构,生命成长。就是说,我们会记背多少东西,能复述某事件的经过和意义,能背诵什么条文,并不能改变、提升我们处理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自由灵活处理好我们每天实际生活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对明天有美好憧憬甚至详细的规划,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自由生动地活出自己。如果只会机械背诵许多篇经典美文,缺乏对生命的思考与观照,这些美文就只能停留在记忆当中作为“词语”存在,我们甚至不能灵活地化用在自己的语言当中,因为,没有融入生命如何在生命里涌现?没有走进心灵陶冶心灵,没有化为行动指导人生,这样的把玩词语卖弄词藻是意义甚微的。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当中,有很多信息外在于我们的生命,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比如电话号码,与我们发生关联的人的电话,才是有意义的。堆积性的知识,只是一条信息,不与生命相关。大脑短时记忆可以记下一些堆积性的信息,方便我们加工和提取,但是能够进入长期存储的信息,或者因反复出现的高频率,或者因深切影响深刻体验的深重度,才进入长期记忆被大脑“存档”,在这些存档的信息️中的那些能被我们灵活提取的信息,就成了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认识,成了我们的“前见”。
深刻体验,不断反思运用,灵活提取化用,这才是真的学会。
连中国老师曾在高中课堂和学生重新探讨小学学过的《燕子》,小学老师好多都是重点讲某个字形复杂的字(俊俏)的写法,会读课文,学生掌握的就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的俊俏灵活,独特的“五线谱”画面成为一代代人春天的记忆,这些因为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被忽略了。如果能与自己的观察体验相互参照,仔细品咂作者用精准文字描画的一幅幅春的画图,感受蓬勃生机,让文字在我们脑海再现,与记忆比较和重叠,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学会像作者一样去发现美好,传达美好,这样能让我们的生命随着作者的文字美好起来,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敏锐度,这篇课文留下的印象就是整体性的,他使我们生命里的美好提高了一个小刻度。这样一篇篇美好的文字叠加我们生命的美丽纯澈智慧……越来越明亮起来。
在《燕子》这篇课文里,我们可以讲生字生词要求会写会背,讲修辞手法,剪裁的得体,选材的精妙,但是应该在生命体验,美的感受的范围和指向的框架里进行。当我们注重学生整体感受生命体验时,对课文的关注点就不再是机械的提取知识,要思考,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后会有哪些体验,疑惑?这篇课文最触动学生心灵的是何处?哪些词句传达了这样的体验,其中学生不能发现的是?敏锐观察,准确提炼,传神描绘:对比读者自己的春天印象,对小燕子的认识,能体会到此文的这些优点。
燕子课文内容|燕子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我设计的思考题:
一 你见过小燕子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给小燕子绘图,写完与课文比较,你遗漏了什么细节,你有哪些新鲜的发现?
二春天的雨、植物和花草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三品味语言 描绘了什么画面,表现了何种情思?
凑成了,才下过才展开,赶集似的聚拢
一转眼 横掠 沾 荡漾,
几痕细线 谱出春天的赞歌
俊俏 字的写法,为什么作者用俊俏形容小燕子?俊俏是形容人的,往往用来形容青年男女,活泼泼的小孩子。字形里的波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小燕子美丽的身姿,活泼俏皮的燕尾,我们演奏家的燕尾服就是根据小燕子设计的,大方美丽又不过分呆滞。俊俏让我们联想到青春活力,朝气蓬勃……
四 写写当下的美丽景色或者美好事物,抓住特点写出感受
高中学习往往以考大学为目的“破釜沉舟”,急功近利,“出于简单功利目的而产生的扭曲与强迫,压抑与忍耐是浓重黑雾锁住了生命自然畅快的呼吸”(连中国《语文课》),语文课变成知识填塞,答题模板,机械练习。而思维应该是对疑问的探索,主动的追寻,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生命状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持灵魂的鲜润蓬勃”,恢复蓬勃的好奇心,有对生命感受思考的欲望,不断产生疑问,思维才有起点。好奇心,联想力,条理性,是思维的自然资源,激发了学生蓬勃好奇心,也就找到了发展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
总之对课程理念的认识影响的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重点的设计,如果语文只是字词背记,修辞学习,真的有些买椟还珠。僵硬的背记不能化为观念真正吸收,学习效率也很低。
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当下生命和思维状态,以学生疑问和兴趣作为教学重点,以发展学生思维擦亮学生生命为教学目的。
母亲节,我在黑板上写了席慕容的几句诗“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 )
母亲的爱是( )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的( )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的( )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 )
”
要求学生填空,这需要学生调动自身情感体验,同时给学生的表达既提供了框架,也留下了自由。学生一番思索,十多分钟,同学们开始分享。我把他们的诗拍照发微信家长群,母亲节,成了情感体验共鸣的节日,同学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原作是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学生们有许多好作品
十多分钟的构思和书写,我们把对席慕容诗歌的理解转化成了自己的体验,品味我们的爱的自私局限,母爱的无私伟大就在这样的感情体验中完成了。每个同学都在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回忆当中,练习了用精致的精准的语言传达情思,确实体会到了用语言表达内心交流感情的快乐。 学生不是被动地被灌输,而是主动地发现着自己,梳理自己的生命体验。在交流分享中,每个人发现自己的表达和别人的表达的不同,那即是因为不同的眼睛看见了不同的风景,也因为对生命关照的深浅的不同,对语言运用精准程度的不同。当他自己发现了自己和自己作品的“不足”时,会仔细推敲,认真修改,努力超越。在向榜样看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写的最好的同学因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评析了他作品中的精彩不足,也会在自我反思中扬弃发展。
我还曾在春花秋雨花开花落写自己的心讲自己的诗,语言成为了生活,表达着生命,我把自己的做法作为榜样“抛砖引玉”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更加亲切。
把语言和生命相连,我还经常用语文的名著人物事迹,课文,诗歌进行“思想教育”与让文本鲜活起来。语文成为生命的观照表达的方式,语文就写进了生命。
“粲然的分数,不应在凌厉刀锋下威压砍削而成,而应在人真正的发展中,在一片精神之光滋育之下蓊郁挺出。”(连中国)
二“思维五步”和更加有效的授课方法
杜威对课堂的定义是“讲课是刺激、指导儿童思维的场所和时间”。在关注学生生命状态,不断激发他们好奇心,生命的鲜润澎湃的状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主动思维的方法,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缜密思考的习惯。不能被动接受,只重老师的结论。要主动思考并使自己的思考精致缜密。深入思考,能有独特的发现是生命保持鲜润蓬勃的动力。不断发现的创造的快乐,会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成为活跃思维的源动力。课堂,我们一起思考,我们一起让思考更加深入,直到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独特的体验。
语文课始终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思维因人而异,语文课是为了发现读写个性体验 ,最终实现自我发展,个性扬弃。
完整的思维过程以提出和解决疑问作为核心,缜密细致在于推理严谨,有条有理。不盲目接受别人的结论,而是在自己的思考推理当中找到当下最正确最合宜的答案,验证然后相信,不是盲目迷信别人,而是努力发现真理发现自己。发现,思考,探究,是学习的过程,经验扩充的过程,构建自己思想的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就如同消化食物的能力,有了通过消化吸收来构建自己的能力,学生就走在了成为独特自己的路上。
(一)发现疑问,需要蓬勃好奇心。除了上面讲过的注意保持学生生命的鲜润蓬勃,在具体的一节节课中,还可以通过提出“交集点”,讨论解决交集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一是要重视预习,给学生深入文本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可以收集学生疑问,布置预习题目,促进学生尽量深入思考探究。二是老师汇集问题,提出问题作为课堂重点,选取的应该是学生疑问课文关键交集之处。肯定学生的独特思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发现可能还有不足,在突然出现的一片新鲜又开阔的似乎熟悉又十分陌生的新鲜地带目眩神迷。比如,阅读小说《小城三月》后,同学们不明白女主人公翠姨怎么好好的就死了呢?她是怎么死的?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无法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这时我干脆告诉他们,她死在自己的爱情里。这时同学们好像炸开了锅,好像豁然开朗又疑问犹存,他们进一步到文本中找哪些细节能体现出翠姨爱上了我表哥,为什么美好的爱情居然置人于死地。
同学们自己仔细搜寻文本中哪里交代了翠姨的爱,她爱谁?她的爱得到回应没有?翠姨如何对待这份爱……随着一个个答案得到破解,我们发现翠姨死在自己的羞怯,因为辈份的限制(姨不能爱侄子),礼法限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谈情说爱)一个旧式好女子本就该有的羞怯。“爱要勇敢说出来”“你不明白放下来。”“人生全部不仅仅是爱”,那个社会,不可能让你爽朗爱……我们学会了推敲文本细节,我们感受到了文本中的深情,也读出了自己对爱对爱与自由的思考。
抓住交集点,既基于学生的好奇,也切合教学的引领方向,有效,务实,长远。
(二)解决疑问需要有灵活有效的联想。《小城三月》同学们在提出翠姨之死的疑问后,之所以陷入僵局,就是因为联想力的缺失。有效联想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自身储备。福尔摩斯断案,能抓住现场蛛丝马迹,缜密推理,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破案经验和深刻透彻的观察。面对小城三月人空逝的悲剧,同学们缺乏文本细读的能力,缺乏广泛阅读带来的对萧红那个时代的理解,翠姨死于爱情,他们自然联想不到。
联想基于前见,对于这一限制,我觉得可以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解决,一是大量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二是授课注意在演绎的基础上注重归纳,给学生一些整体性的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学习诗歌,归纳如何寻找意象,通过品味意象体会诗歌情感,不仅仅品读一首首诗歌,还应该形成一个读诗歌的方法系列,把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和方法归纳结合起来。从演绎到归纳,从归纳到演绎,反复体验验证。
注重不同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样文本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诗歌注重感情体验,也有宋诗,以理趣见长。小说塑造人物,也有《墙上的斑点》这样的意识流小说……开拓学生所知的深广度,知道的越丰富,联想的越有效。
总之,当学生在作品中有了疑问,自己有能力去发现线索时,他们就更有了自信,更愿意去质疑。
(三)让学生亲历推理全过程,训练学生缜密推理能力。有所发现,要搁置一下,不盲目下结论,一定要缜密思考,深入探索,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教师不代替学生下结论,引导学生让自己的观点走向深入。学生只注意武松打虎很英雄,有没有注意他为啥遇上老虎?为何别人告诉他有老虎他偏偏不信?本来可以不遇老虎身犯险境,他面临极大危险为什么能战胜危险?我 们发现,武松的勇敢有时是一种盲目勇敢,缺乏对别人的信任,缺乏仔细调研的慎重,使他犯险而无险的根本原因是他的“神威”,生命自身充满了能够战胜一切的力量,所以无往而不胜。可是也因为他对人认识的不足,他后来被人暗害,再次历险。
老师要把学生不断打入文本深处,训练学生发现细节的眼光。
当学生有所发现时,又肯定鼓励和要求他找到理由,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追问探究。每堂课上同学的自我展示,大部分都是在进行缜密思考的练习。
还可以讲一讲逻辑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缜密思考。欧阳林老师的《批判性思维与高中语文学习》就系统讲了如何通过思维课训练学生读写时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找到最准确的结论。欧阳林老师用许多历史故事,作文例文,教如何更准确地下定义,怎样类比推理,举例论证,如何找到最恰当的理由……可以在学生感到自己推理能力不足时穿插讲解,通过范例学会更严密地推理论证。
用思维课训练学生批判思维,把批判思维作为学生学习基本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就像苏式注重阅读能力,注重计算能力一样。授人以渔,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四)不要求统一答案,但要赏析答案的精美。语文课为得到个性体验,也要明确个性体验的长处和不足。同学们经过一番探索,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自然会珍惜。课堂展示他们的精彩,还要进行思维碰撞,使大家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例如郭初阳老师讲《远和近》,让大家用一个几何图形概括对这首诗的印象,分组讨论分享。不管用哪种图来概括,都要有理由,抓住的是诗里不同的句子,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回归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现美……不同观点覆盖文本解释文本的程度不同,互相补充扬弃,就形成了更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有疏导,指导,控制三种方式,对学生的个性特性生命特质尊重扬弃,应该疏导。对如何发展自我发展思维,多多指导。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具体疑难要有效控制。指导就是既关注当下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一堂堂课中,持续关注学生的生命,帮助他们发展自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老师,我想用自己的蓬勃的生命,作者多彩的生命,和我的学生的生命交融汇合,让生命在交融碰撞中得到升华,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