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的人生活在社会主义初期,父母亲则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了80、90年代,我们这一代则处于社会主义和平与创新时期,每一代人的需求和期望各不相同,并非人为导致的结果,而是社会发展不断地推动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那些依赖烟酒文化和情商文化的企业,可能会遭到年轻人的抵制,即使他们试图去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最终也可能会成为自己厌恶的人,因此,我并不建议年轻人去学习和理解人情世故。
我的母亲习惯于用人情世故来贬低我的存在价值,指责我不懂得向领导送礼,也不懂得攀附权贵。更为关键的是,她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却要求我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不仅显得荒谬,更反映出她内心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的父亲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同样不是这样的人,因此,在工厂工作时,他以正直的人格赢得了领导的赞赏,虽然没有成为大领导,但作为一名小中层干部,维持生计是没有问题的。
到了中年时期,我逐渐理解母亲为何如此要求我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她们那一代人就是这样过来的,办事必须向领导送烟酒、人参阿胶等礼品,甚至送钱财。因此,母亲看到这些就认为这是混迹社会的标准。然而,在这个物资丰富的时代,送这些礼物需要考虑到其价值,要么送得高端,要么送得普通而无意义。她的思维方式始终存在着对当今社会生存的认知偏差,送礼的真正意义,应该是送给那些懂得人生真谛的人。例如,我经常收到一些食用油和大米等礼品,我认为送这些礼品的人都是懂得生活的人,一个家庭最大的生活开支都是日常用品,那些价格昂贵且口感不佳的物品,实际上并不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许多人收到礼品后也不会食用,送出去反而给别人带来了负担。
有一次我花费了800多元购买了燕窝,打算为母亲制作燕窝羹。她收到后便将其长期存放在柜子里,那个燕窝的品质并非最佳,而且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去挑刺,只需用清水浸泡即可,但她却舍不得食用,直到疫情爆发,我们被困在家中,在翻箱倒柜时才发现它,幸运的是,包装完好无损,保存得非常干燥,我二话不说就拿来泡水煮木瓜。这样简单的事情,在母亲眼中却是奢侈,她还收藏了许多香菇、人参、各类鹿茸、阿胶等,父亲也是将冰箱塞满了各种滋补药材,有些东西一放就是几年,看着让人生气的同时,也让人觉得他们只是热衷于收藏,而不懂得如何经营人生。
最后,尽管面临着被父母责备的压力,我还是决定将那些存放多年且无法食用的东西丢弃,同时将那些可以食用、可以烹饪的东西都进行了处理。互联网上过度宣传的产品,有时并不适合广东的气候和体质,例如鹿血阿胶等产品,如果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人们食用这些产品有助于活血,但在我们炎热的南方,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流鼻血。许多中医学知识人们不去学习,反而盲目相信其功效和意义,这都是由于信息传播过度所导致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