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与思考:
第4节 如何用动词、名词、形容词
1.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所以,我们进行内容表现时,要多做视觉化表达,少用抽象化表达。
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技巧: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动词。
思考:颜色、感觉、气味、样貌都是名词类型的,动作、语言、神态都是动词类型的;
要描写一个人就要动静结合,他不是死物,有自己的个性。
2.少用形容词
文案广告圈有个不成文的定律:最好不用形容词。
有句话是这样形容形容词的:“形容词很虚妄,是飘的,无根,不及物。
它华丽,但空洞,只能用来修饰句子,做不了主干,成不了主角。
最要命的是,它可以到处修饰,傍谁的肩,都亲昵,有青楼气。
你不妨想象一下,你写的文字要交给一个漫画家呈现为漫画,他对着一堆形容词要怎么画呢?
当然,我们不是说完全不用形容词,我也会用,大作家也会用,但有一点,我们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发现用名词、动词、数字、对比等能实现更好效果的话,我们当然就选择不用形容词了。
3.多用名词、动词
文字表达最怕抽象,一抽象,读者就觉得枯燥。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具象,具象就是写出画面感。
如何写出画面感?形容词做不到,只有多用名词和动词。名词会告诉你“是什么”,动词则会告诉你“怎么样”。
很多广告文案之所以产生的效果好,就是因为它用动词和名词在你脑中植入了一幅画面。
思考:很多广告都是用动作和画面让读者容易记住。
比如,德芙、可口可乐、益达。
当一个句子有了动作和人物就可以想象画面,我们在看小说时就有历历在目的感觉;
通过文字想象环境、人物、事情发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