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润知是国内德高望重的书画收藏鉴定家,在鉴定界素有“南曹北缪”之称。
但子承父业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大儿子曹润学农,在市内一家农科所从事技术工作;小儿子曹知学工,担任一家国企二级公司的业务经理。两人都没能承袭父亲的艺术细胞,这让曹润知总是不能老怀大慰。
虽说两个儿子均有一技傍身,不至于为生计操心,但百年之后若不留点什么给他们,作为父亲的曹润知难免觉得有些不近人情。留给他们,又无异于焚琴煮鹤。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留下遗书,将自己的毕生藏品都捐给省博物馆,仅余两幅装裱妥当的青绿山水图轴给两个儿子作纪念。随画附上林则徐的教子箴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曹润性格忠厚,面对父亲的遗产颇有孔融让梨之风,让弟弟曹知先挑。曹知也并不懂,但他比哥哥多了个心眼,知道父亲留给儿子的必不会是普品。他装作随意地翻看了几遍,发现其中一幅画有父亲的收藏印章,另一幅却没有,他便挑走了有藏章的那幅。
后来两人揣着画特意去了一趟北京,请素有“北缪“之称的鉴定家缪老对两幅画进行鉴定。缪老端详后摇头感叹,这曹润知,奇人!
两人对此不明就里,一打听,原来曹润得到的是一幅今人仿北宋范宽的山水,而曹知得到的那幅画是明代董其昌青绿山水图轴真迹。
曹知对当地拍卖公司开出的几百万高价动了心。思前想后,他把画转手拍卖掉,用得到的钱开了一家大型建材连锁超市。不料疫情开始后,房地产业萧条,建材市场也因此收到波及。存货积压,三角债拖欠,公司很快就倒闭了。现如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举步维艰。
而曹润对仿品并不以为意,他把画挂在客厅,每每端详,总沉浸在拳拳父爱之中。
农科所的工作十分清闲。近两年国家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外出创业,他也闲不住了。于是贷款流转土地两百亩,种植了大五星枇杷、葡萄、柠檬、沃柑等。果树还在幼树期,需要施肥防虫,果子快成熟了,要筹措资金买农资……如此种种,让曹润深感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但他坚持下来,不过几年就建立起苗圃基地,并与农科所合作进行繁育试验,打造果树品种基因库。
眼见马上就能挂果收益了,可谁想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加洪水,把果树淹没了大半,辛苦几年的成果付之一炬。
这下子曹润慌了神,那些本钱有一半是东挪西凑来的,限定的日子眼见是还不上了,而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是最大的开支,这是农民的活命钱,一分不能少。正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留下来的画。
只可惜是个仿品,假如当初自己得到了那幅真迹,今天这个难关可不就度过了吗?
得知哥哥有了难处,曹知过来安慰。他帮不上实际的忙,只能说几句宽心话。兄弟俩聊着聊着,不免又说起了父亲留下的画。
看着挂在客厅里的那幅仿品,两人同时叹了一回气。弟弟抱怨父亲,真假两幅画,难免惹得兄弟间心生罅隙。哥哥曹润不以为然,这阵子疲于奔波四处借钱,有些日子没回过家了。他踩着凳子伸手摘下画,打算好好清理尘灰。不料手一滑,画咔嚓一下掉在了地上。
画轴的一段磕裂了,里面漏出一点发黄的宣纸,原来木质画轴里面竟然是中空的。
曹润浑不在意,说画没摔坏就好,轴子坏了改天可以换一个。
曹知却捡起画轴开始捯饬,掰开画轴,里面有一幅卷起来呈黄褐色的绢画,展开,竟然和这幅仿品一模一样。两人心里十分疑惑,便连夜赶到北京向缪老请教。
缪老惊讶得半天没合拢嘴,连连感叹:曹润知,真乃奇人也!
原来画轴内藏着的画竟然是北宋范宽的真迹!这则消息以秒速在网媒上传播,令无数拍卖公司趋之若鹜。这幅专家估价上亿的珍品在全国引发了一波不小的震动。当地政府也因此得知了创业者的困境,并给予他们足额无息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最终,靠着这些贷款,一年半之后,哥哥还清了欠债和贷款,弟弟的公司也起死回生。
而这幅真迹,曹润以父亲的名义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只留下原来的仿品,依旧挂在客厅的墙上。
两人每每端详这幅仿品的时候,总是想起父亲留画给他们的深意。
显然,父亲留下来的画是给儿子救急的。但命中的不期而遇,都是努力中的惊喜。
而世间又有几人,在得知兄弟从父亲的遗产中获得了百万巨款,而自己的东西一文不值时,依然对父亲的偏爱不恨不怨,把假画一挂就是十来年呢?
原来,生命中,有些温暖,总以低调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