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徐来,席卷着淡淡的茉莉花香。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朦胧细雨,连带着我的眸亦变得模糊了。迷蒙中我看见了一扇门,我执起手轻轻将其推开。那是另一个“人间”——我第一次看到……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于我而言,他好似一朵摇曳的罂粟花,当你触碰到它的美好后便再也无法自拔。因他的陪伴,心底的那份空洞也被填的满满的,于是,我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于我而言充满了迷的“人间”。
初时的我,像一个“偷窥者”,只敢躲在门后远远地“窥探”。然而门后面的一切是那般的陌生确又让人向往,现实世界里无法满足的欲望都能在这里一一找到。渐渐的,我无法满足于做一个“窥探者”,我渴望走进他,只想走近点、再走近点。我像一个吸鸦片的,每天不吸上一两口就浑身难受。
我最喜欢的是看爱情故事,偶尔会随着故事的起承转合而或喜或悲,有时也会疑惑,有如《至岁月迢迢》和《原来你还在这里》中的男女主角为何要分开七年之久才能在一起,明明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后来,我渐渐有点明白了——时间是愈伤良药,时间久了,再痛的伤口也会慢慢愈合;时间亦能抚平你的棱角,以爱之名拂去那会刺伤爱人的棱角。
后来,我懂得每个人的爱情相似确有所不同,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领悟来源于“他”——《欢喜城》。故事由一个个片段徐徐展开,在那些细碎的画面里,好似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卑、懦弱、内向……大概在那样逼仄、阴暗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注定了会是这样吧。或许是因为人在一个地方压抑太久,急需释放,已至一杯[玛格丽特]就收买了她的心。如此轻浮的爱情亦如轻浮的她,还没开始便草草结束。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却有说不出其中缘由,她的爱情并非我所向往,甚至让我鄙夷,但我却不敢做任何评价,因为我懂得情之一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读书亦是如此,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以前,每每和人谈及所读之书时,总会被人先鄙夷一方,再以过来人的姿态劝诫你多读读名著。我以为,读书一事应以兴趣为先。或许你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名著,但若不是兴趣使然,你便比不上以兴趣为先并每天都坚持读书的我了解的多。每一本书,在其出版前一定是的到了一定的认可的,无论它是不是名著,它都有被读的价值。但若在未读它之前便给它下定义,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再者,名著固然是好的,经过多代人的传阅,依旧被世人追捧,可见,其每一个字都当是精华。即是精华便需反复品读方可尝到其中知味,就我而言,最初读书时是不愿读名著的,一遍读不懂啊,加之没有耐心,便不想读了。好在我有一个开明的老爸,他秉承着“开卷有益”的观念,对于我看什么书,他从不加以限制,甚至想方设法给我找书。后来有了兴趣,每天坚持读书,偶尔也会看看名著。但那些初时读书却不喜欢读名著的人,若没有“一个开明的老爸”,他们是不是就将与读书失之交臂了呢?所以,对于“读书当从名著读起”这一观念我是不认同的。
观念不同,所读之书及所留意的内容亦不同。在每一扇门的背后,所发生的事,或许真是存在过,就在人间的一隅,或许以现实为基加以幻化,种种,无从考究。但我以为其多多少少掺杂着些许真实。因为我始终相信任何事物无法脱离真实而存在。所以我很庆幸,“偶然间”我看到了人间各隅的故事。眼界的拓展改变了我的格局,让我不再安于一隅。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原来你是否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还可以从其言行中窥探一二。不过确实,他改变了我很多,从一个懦弱、自卑的人到一个自信、从容的人。他确实教会了了我很多,我是何其有幸,能走进他,交此良友。
窗外的茉莉花开了,花香缠绕着思思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