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能量这一章节时,我并不认同她的理论。它说,所有眼见的物质,包括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能量争夺战是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
能量频率的交流,书中举了一个日本所作的实验,三碗米饭用不同的情感与它们说话,一个月后,一个是有着酒香的米饭,一个是散发霉臭的味道。以前我也看过这个例子,但我非常怀疑它的真实性。
不过,对于结论我是有些认可的。它是一个吸引力法则,一个人会吸引同一个频率的人、事、物。这就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固有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面都有一些相近的东西促使我们人际关系的拉近。
你会有看得顺眼的人,那是他与你有些相通之处或者欣赏。而有些人你却感觉很讨厌,那是他们身上有你很反感的东西存在。
而这些诸多习性和模式在掌控我们的人生,里面有一种内在的运行模式,也就是潜意识。
2.
我们的潜意识如同冰山理论,看得到的地方只是占据极少的一部分,潜意识如同水底下的冰山,看不见却占据极大的比例。
不断地重复做某件事,与此对应的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长期且固定的联系。如每天都生气、悲观、痛苦,那么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就变成了你固定的一个情绪模式。
如有的人喜欢抱怨,有的人喜欢吹牛,有的人很悲观,一个人大量的时间用以强化它的这个特性就变成这个人的标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能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不停地在强化。
现在有一个很热的短语,21天养成生活习惯,原理也是出自于此。
3.
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有时是白天生活的心态整理,有时是指导、示警作用,它也会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压抑的人格特质。
高中常作同一类型的梦,我躺在一艘小船上,大海的水渐渐淹没我全身,我闭着眼睛在睡觉怎么也叫不醒,拼命抬着头在水上呼吸,那时的我特别困,知道该醒来了就是无法睁开眼睛,然后我一直很使劲很用力地叫醒正在睡梦中的自己。
还梦到一个怪物追杀我,我转过头拿着刀向他砍去,他被砍成两半,而这两半同时追赶我,我把它分割成更多碎片,那些通通活过来一起向我涌来,我不停地跑啊,不停地跑,没有个尽头。
我在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里,一个人在荡秋千,越荡越高,后来我跳了下来,踩到地面,地面裂了,我往下掉,掉的那一层又裂开了,又继续往下掉,无限循环,那颗心一直跟着空空落落,踩不到实处。
那时的压抑和窒息感也与梦境相符合。后来这些年来遇到了不少的人、事、物才有现在心态的平和,可谓是一件挺幸运的事。
现在我的心态还算不错,做梦大都是白天整理的心态反应。
不同的老板、同事、朋友都会采用一种相同的人际模式,那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抽烟者,也知道抽烟不好,却还是一直抽烟,这是潜意识在操控。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那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行为。
4.
我们有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与人聊天,有的人喜欢采取打压势的聊天方式。
“我想学游泳。”“就你那样,能学会吗?”
“我好久没去KTV唱歌了。”“就你那嗓子连隔壁包间的人都会被你吓跑”
“到时候我煮一顿大餐请你。”“你那饭菜不会毒死人吧?”
很奇怪的是,这样的对话,对方却从来没有看过你游泳,也没听过你唱歌,也没吃过你煮的饭。
有时候这也是显示双方关系友好亲昵的一个方式,是陌生人反而客气有礼。话说,我自己也曾经这样过。我会那样做,应该是想证明我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后来形成固有的相处模式。
而现在我的理解,对于亲昵关系的人而言,准确坦诚直白语言是最能表达需求的。这个表达方式让我理清了我深层处的情感要求,而不是在表面的情绪里绕弯。
然而,有时候却很难做到,因为对方与你要产生一个共鸣点,并不是那么好把握,掌握不好度反而伤及感情。客套话是不得已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方式,但却不会犯错误。
5.
我们重复地对应模式,就是潜意识在指导我们的生活。
有一匹马在前方行走,有车夫在控制方向,后面的车厢里坐着一个乘客。
我们表面的行动如一匹马,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甚至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我们的潜意识如同马夫,是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尽量让潜意识显现在表层上,我们行动的效率会更高,定位自己的需求会更准确。
乘客就是真我。想找到那一个真我,静心冥想,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