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不要再互相伤害了!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又到了“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暖气里穿着短袖”的时节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姑娘,在美丽的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没怎么去过北方,也没有交过很亲密的北方朋友。关乎南北差异,其实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脑海里能闪现的,只有想吃冬瓜时,去菜场买一片冬瓜还是一个冬瓜的区别。



然鹅,自从交了一个来自东北的男票后,这个南北差异的百科故事瞬间像开了挂似滴连载了起来,而且章章都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关于餐具·


南方人的习惯,碗摆放在盘子上,是用来盛饭菜的,盘子是用来盛食物垃圾的。有天一起吃饭,吃到一半猛然注意到对面的男孩子把碗放在了一边,用盘子装着食物


“入乡随俗嘛,我们这都习惯把碗放盘子上,用碗装就好了。”

“好啊!”他把碗放到了盘子上。12345……五秒后,他一手捂着心脏,一手颤颤巍巍地把碗从盘子上挪开,“不行不行,这太难受了!”



·关于葱姜蒜·


葱姜蒜在南方人的世界里,是作为调味品的,菜里加点蒜、汤里放点葱,点缀一下,提提味儿。恰巧我是个不爱吃葱的姑娘,每次吃饭会默默把葱挑出来放盘子里,二十多年了,感觉这已经是个被全世界都认可的习惯了,无可厚非。然而第二十四年的时候,有人突然对我说……

“你这葱还挑出来呀,我们那儿都是整根蘸酱吃的,你下次可以去我们那儿尝尝!”


尝……尝???感情这是北方款的蔬菜沙拉?

“我们大蒜也蘸酱吃,白菜也可以直接吃啊。”

???(震惊)???(绝望)???



·关于咸和甜·


“神马?粽子里居然有肉!还有蛋黄?”

“神马?月饼里怎么也有蛋黄!”

“神马?汤团怎么有肉馅儿的!”

“你们南方就不点甜的吗!神马?为什么要在豆腐脑里加糖?”

我:emmmm…….我觉得挺好吃的啊。



·关于食物名称·


那日心血来潮想吃冰淇淋,在店员安利下,点了一款新出的麻薯冰淇淋火锅。



第一次尝试麻薯+冰淇淋这种搭配,倒觉得也挺新鲜,味道也不错。然后对面飘来一句话,让人一秒出戏。

“其实我们那儿管这个叫年糕……”

年糕???

年糕难道不是这样的?



年糕冰淇淋?Oh…No……

对面的男孩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和惶恐。

“也不是啦,因为我们那没麻薯这种叫法,你要说麻薯我们也懂,但也不会主动叫,这也不叫年糕啦,这应该叫……呃……就是……”(语无伦次ing

(平复心情)好啦,我知道啦!(淡定)


·关于食物名称2·


一日,入席杭帮菜餐馆。两人风风火火点了几个虾啊鱼啊肉啊,对面的男孩说:

“健康点,再点个青菜吧。”

“好!”

“你喜欢什么?”

“要个青菜好了。”

“嗯。要白菜?土豆?还是萝卜?”

“不是青菜吗?”

“???”

“???”

……此处省略两张蒙圈脸和一千字解释。



对面男孩:“不来南方还真不知道,居然还有菜叫青菜。”


·关于大小的概念·


南方人:“哇哦!!!下雪了!!下雪了!!好的雪啊!!!”

北方人:“...这点儿大也能叫雪吗?”

北方人:“哇啊!!!有蟑螂!!有蟑螂!!好的蟑螂!!!”

南方人:“...这么点大也能叫蟑螂吗?”


·关于说话·


来,跟我念!

“饼干。”“bin干。”

“橙子。”“chen子”

“辽宁。”“辽nin。”

“能力。”“nen力。”

ennnnnmmmm…………


作为一个自认为普通话还尚可的南方人,我很骄傲我能分清平翘舌音,但是对于前后鼻音,我是真的无能为力。


“不过我们杭州人说话,儿化音还是挺多的。”

“比如?”

馅饼儿。”

“呃……我们一般会说,馅儿饼。”

“哦。”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没写到的差异,毕竟地域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南北情谊啊!吃火锅偶尔蘸个麻酱也挺好的,尝尝糯米馅儿的烧卖也挺好的,试试甜豆腐脑也挺好的,骑着会滑翔的南方蟑螂去上班也挺好的!


圣诞节快到了,听说按北方的习俗过节都会吃饺子。想着作为一个体贴的南方姑娘,总要给一个人生活在南方的男票一点家的亲切感。所以我准备圣诞节当天去买些饺子皮,自己拌馅儿给他包饺子吃。



?????






往期阅读: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