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属于自己家的独特味道。从我记事开始起,属于我家的味道,就是厨房里父母烹制的种类繁多的各式食物。每一道食物,串起了我的回忆,串起了我和家人的点点滴滴。
春天,万物复苏,也是野菜生长的季节。3月开始,蕨菜陆陆续续冒头。大人们相约上山摘采蕨菜。细伢们在家坐等美味上桌。年刚过,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是挂着几块腊肉腊鱼的。我家也不例外。蕨菜的经典搭配是和腊肉同炒。采回来的蕨菜要经过掐尖、撕成细丝、焯水去除苦涩味的处理过程,方可烹饪。蕨菜吸油,油一定要足,这道菜才好吃。腊肉切成小丁丁。再加上红辣椒丝做点缀。不经意间你能吃下两大碗饭。春天也是吃香椿和春笋的季节。香椿就和榴莲一样,爱的人欲罢不能,不爱的人避之不及。我是香椿的狂热爱好者。简单的香椿炒鸡蛋足足可以让我回忆一年,直到来年的春天。春笋是家人的心头好。妈妈最爱简单的笋片炒肉片。我偏爱凉拌笋。春天,湘西人还会吃一道独有的食物。Sha(三声)饭。妈妈会采来叫hao(一声)菜的野菜,用小火细心炒去水分。各家按照喜好搭配不同的食材(我家放入的常见的食材是豆腐丁、腊肉丁——一定要肥瘦搭配的、春笋丁等),先将食材炒熟,再和糯米饭同蒸,糯米的清香和各种食材的味道交融在一起,让闻者垂涎欲滴。春天,就在这些食物里,生机盎然的向我们走来。
春姑娘才走,夏天已经急不可待的兴冲冲而来。我的记忆里,夏天的餐桌上,螺蛳、鲶鱼汤是童年的标配。年少时,我家住在山城洪江。小城被群山包围。一条大河流过全城。爸爸年轻的时候当过海军,水性极佳。夏天的傍晚,爸爸都会去河里浅水区捡一铁桶的螺蛳。妈妈先用清水养着。第二天,姐姐往往被要求挑螺蛳肉,不挑完一铁桶是不准出去和小伙伴疯的。晚上,妈妈往往用大蒜叶清炒螺蛳肉,放适量的盐,就是一道美味。那个时候的小城,没有污染一说的。清炒是最能体现螺蛳本身的味道的。螺蛳肉吃在嘴里有韧劲,又无其他泥土味。只有本身的鲜味。夏天不仅有螺蛳吃,还有鱼。爸爸也用渔网,但更多的是用手去抓鱼。爸爸带上自制简易潜水镜,肺潜进水里,在石头缝里抓鱼,抓到后往往会咬鱼一口,让鱼失去战斗力,再丢到岸上。姐姐常常是守在岸边,飞奔着捡鱼,丢到随身带的铁桶里。晚餐,爸爸常会一鱼两吃。一道鱼放辣椒,另一道特意为我做的不放辣椒的鱼汤。鱼汤泡饭是我的最爱。夏天的餐桌,往往就摆在屋外的走廊里。我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远处的大河和夕阳笼罩下的猴子岩。留在我记忆里的,不仅有美食,还有落日的余晖。
夏日的酷热伴随着蝉鸣远去。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临。浓浓的桂花香,往往提醒大家中秋节的到来。我不爱油腻的月饼。最爱的是家里做得洪江鸭。洪江这个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做洪江鸭。原材料里,有一道普通但离开洪江就很难买到得东西:洪江酱厂出品的洪江甜面酱。各家有各家的秘方,各家有各家的味道。食材倒是大同小异。肥瘦适宜的鸭子一只,仔姜若干,红辣椒若干,大蒜节等等。我家往往爸妈还会放进剥好的板栗仁。鸭子不加水爆炒,再逐一放进配菜,甜面酱等,洪江鸭是中秋佳节餐桌上的主角。最好吃的不是鸭肉,而是嫩嫩的仔姜。当天没有吃完的鸭肉和汤汁,妈妈往往会在第二天早上做一碗鸭肉汤面。汤汤水水的面条是我的最爱。一碗鸭肉汤面,我不仅吃饱了肚子,还感觉到了吃到美好食物的幸福。
人们还在留恋金色的秋天,凌冽的冬季翩然而至。冬季我家的餐桌上永远有一只咕噜咕噜叫的火锅。火锅升腾的热气,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也让家有了一种幸福的味道。火锅里的食材每天都有变化。妈妈常常是当天一大早去菜市场买来当天新鲜的蔬菜。雪天,妈妈也会提前在院子里用盆装好豆腐,隔夜放一晚就是冻豆腐。火锅的底料,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妈妈和我偏爱酸菜番茄鱼头粉丝火锅;爸爸爱重油重辣的羊肉火锅;姐姐倒是秉承自己的佛系性格,偏爱清汤锅底。身为家里唯一的男人,爸爸常常妥协,和我们一起吃清淡的火锅。只是会给自己调制重口味的辣椒味碟。入冬后,爸爸会精心炒制油汪汪的油辣椒,供大家吃火锅时候调制不同的味碟。妈妈爱加芝麻酱,我爱加腐乳,姐姐往往是不需要味碟,爸爸最爱加芫荽。晚餐是大家都回家的时间。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着各种话题。食物伴随着浓浓的亲情,就这样一点点的走进我们的心里。
我喜欢食物,喜欢制作食物的过程。食物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生存的必要,它常常会让我感觉到幸福。家人的爱不仅在日常的生活里,更是在一道道食物里。它们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食物它带给我的也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我从小生活的地域固有的痕迹。它甚至是我能找到同乡的一个敲门砖。对同一食物的回忆和念想,两个陌生人足可以短时间变得熟络。
家的味道,就存在这一年四季不同的食物里。如今,爸爸已经驾鹤西去。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都会想起和他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一起吃过的很多食物。这些回忆让我觉得温暖这些回忆就是幸福,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