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周末的两天,豆姐都报了兴趣班。时不时还有牛通社的活动,晚上要读绘本,每天都是匆匆忙忙。
有同事说我们“够狠”,这么小就这么急切。其实,这些兴趣班都是豆姐强烈要求的。
有一阵子,她天天拿着小话筒喊道:“下面,请爸爸来表演一个节目。”乐此不疲,看她这么喜欢主持,胡同学带她去体验了一堂“小主持”的课,她感觉非常良好,回家就跟我念叨:“什么时候我可以上小主持的课啊?”
舞蹈也是她自己要求学的,画画也是。有时问我:“为什么我星期三才去画画?为什么我不是天天去红豆老师那里画画?”
在线上体验了一阵英语课,每天晚上她主动提醒我:“今天还没有学英语呢。”在不知不觉中,她学会了“walking walking walking”等儿歌。
虽然忙得陀螺一样,但只要她愿意,老母亲也是心甘情愿。
有时我们也会飘飘然畅想:她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呢?
他们这一代,注定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会要求更强的素质,更多元的思维。她要怎么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想要她快乐,更想让她拥有选择的权力。
玩和学不一定是反义词,带她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体验各种没试过的活动,去观察事情的另一个样子,让她在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下,积累更多元更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罗胖开办得到大学,强调在真实的世界培养多元思维模型。多元思维哪里来?多元生活就是培育的土壤。
每天忙忙碌碌,也无非就是为此。
画画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用叶子贴小人,别人都是在跳舞,她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贴了一个躺着的小人,说:“这个人在晒天阳。”
得知我们要带她去摘草莓,她说:“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最爱吃草莓了,可是草莓是怎样长出来?”在大棚见到红红的草莓躲在叶子中间,她说:“原来是这样结的草莓啊。”
春分的时候,带她去参加牛通社的活动,老师讲了一个“竖鸡蛋”的习俗,她问:“鸡蛋为什么能竖起来?”老师说是因为这天气候的影响,导致蛋黄比较重,她似懂非懂。可怜的鸡蛋跌倒了无数次后,终于胆颤心惊地站住了,她高兴地拉老师来看。
去放风筝,她问:“为什么风筝能飞起来?”去看郁金香,她问:“为什么有黄色的红色的还有紫色的?”
……
能够多多去体验和感受,找到最合适的兴趣、爱好和成就感,也就剩下两年的时间。现在,虽然感觉她上课就是“玩”,就是打酱油,我们也很高兴。
豆姐的“喜欢”和“不喜欢”也是随机的,有时候“喜欢上幼儿园”,为了能在放假的时候上幼儿园,还不惜掉诸多的“金豆子”来证明决心;有时又是“我今天有点不喜欢幼儿园了”,但是见了同学和老师,又是欢天喜地。
每次我们骑车跑半个小时的路程去少年宫上课,她也问:“为什么我们每个周末都要来?”
“因为喜欢一件事,就要坚持,才能把它做好。”我说,估计她还是不懂,“精进”的意义,也许要6岁以后才能懂吧。
有时又感觉她是懂的,上次舞蹈课她突然流鼻血,惊慌跑出来。胡同学帮她匆忙堵住了鼻孔,她又溜进了教室。离下课只剩下几分钟,老师让她看着就行。豆姐听到音乐,一手按着鼻子,一边跟着做舞蹈动作。胡同学说:那样子看着既滑稽又心疼。
宝贝,你是好样的。
原谅我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很多事情,我们也是摸索着探路,但我们希望能够陪伴你找到你的爱好,能够给你点滴的鼓励,能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算是“打酱油”,也没关系,我们也乐意陪你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