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奇石

前些时在朋友处看到下图所示的石头。初看没甚么想法,细看似有点特别。再看此石的配画和配诗,都在描述秦始皇。这才发现石上花纹确实很像一位大袖飘飘的古代帝皇。

看着这块石头,不禁思潮起伏。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幅照片。

那是在很多年前见过的一幅旧布的照片,布上涂了三片油彩,似乎是一块油漆工在调色时试色的旧布(见下图)。

后来才知道,这是当代著名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一幅抽像派画作,名为 "六号作品(紫、绿、红)"(No. 6 (Violet, Green and Red))。在 2014 年时,此画以一亿八千多万美元的天价易手。

现代画作的内容往往令人费解,却又经常能卖出天价,说明粉丝不缺。可是,一块画布上的三片油彩,与一般人所认为的 "美" 颇有出入。这就颠覆了很多人认为 "艺术" 代表 "美" 的普遍观念。

这种变化,其来有自。

大约在十七世纪开始,科学发展一日千里。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增加,因而引起了思想、行为和文化上的急速改变。画家的创作题材,也跟着从宗教为主,逐渐变成以大自然和人为主。于是侧重表现真实世界的写实主义成为主流,力求将现实世界的人和物,都真实地呈现在画布上。于是,"逼真" 就是 "美"。

然后,照相术出现,令写实画高手逐渐相形见绌。于是,不少画家从力求如实反映现实世界,慢慢改为讲究表达个人对现实世界的感觉、理解和印象,试图以此去呈现现实世界的本质和个人情感。

如此一来,画中物事是否逼真就变得不太重要。讲究的,是怎样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于是,各师各法,大家都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意念,并引起别人共鸣。

既然画作并不追求逼真,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也只能)依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想象力)来判断画作到底在表达甚么。

所以马克·罗斯科的 "六号作品(紫、绿、红)" 在我眼中只是一块染了三种颜料的旧布,但别人却能从中看出:"这些色彩既夺目又活泼,但整幅画却弥漫着宁静之感,彷佛是罗斯科正试图在纷乱的尘世中捕捉片刻安宁。"
[原文:"The colors themselves are rich and vibrant, yet there’s a sense of serenity and calm that pervades the painting. It’s like Rothko was trying to capture a moment of perfect stillness amidst the chaos of the world." (摘自 "SINGUART Magazine")]

于是不难看出,前些时在朋友处看到的有斑纹石块,与现代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像我这类没有想象力的人,只看到一块有斑纹的石;但有文化修养和想象力的人,却看到一个衣袂飘飘的古人,並因而联想到秦始皇。

题为 "一代帝王" 的观赏石

朋友的另一件藏品也是如此。乍看只是一块有奇特斑纹的石头,但若被问到这片斑纹像甚么时,稍具想象力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另一件藏品

朋友则认为像牡丹花,所以为该石题词 "国色天香"。

有牡丹斑纹的奇石

这位姓苏的友人雅好藏石,与同宗的宋朝名人苏东坡嗜好相同。

苏东坡嗜石成癖,会因为得了好石而写诗(例如 "双石记"、"怪石供"),也会为未能得好石而写(例如 "壶中九华");更会为保存心爱的 "仇池石" 而不惜得罪权贵。

其实很多古代名人都爱收藏奇石,例如唐代的白居易、柳宗完;南唐后主李煜;宋朝的书画名家米芾和皇帝宋徽宗等,都是石迷、石痴。

可见苏先生的嗜好,一方面承传了我国古人之风,同时又衔接现代艺术潮流的旨趣,既古雅,亦现代。

他搜集奇石多年,藏品丰富。于是觅地建馆,妥为保存,並飨亲友及同好。更以知石识石的慧眼,寻得高人协助,安排馆中藏品,并按每件展品的特点配上题辞,其中部份更有配画和题诗。

展馆入口
展馆简介


入口处的大型奇石

题辞:云芝献瑞

题诗:
云开日出映天红
芝兰玉树共千秋
献宝呈祥万安地
瑞光四溢照满堂

笔者注:这是一首 "藏头诗",每句取首个字即成 "云芝献瑞" 一语。



题辞:玲珑璧



题辞:千佛塔



题辞:碧峰参天



题辞:烟雨仙阁

笔者注:此石底座的刻字是 "避雨仙境",与题辞的 "烟雨仙阁" 各呈佳妙。个人较喜欢 "烟雨仙阁" 的意境。]



题辞:圆山胜景

题诗:
春山夕照色如丹
圆山胜景展新颜
肌理分明如画卷
韵味悠长似云烟

笔者注:"圆山" 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名山,也是漳州水仙花的原产地。
此石的题诗主要是描写其颜色、肌理和韵味。

至于圆山本身,就更堪游赏。祖籍福建泉州晋江的南宋诗人徐玑有咏漳州圆山的诗一首:
轻烟漠漠雾绵绵,野色笼青傍屋前。
尽说漳南风水好,众山围绕一山圆。



题辞:志在长空

题诗:
灵壁奇石立山巅
雄鹰展趐傲云天
志在长空飞万里
心怀壮志谱新篇

笔者注:
也许,这是一只大鹏鸟。

据庄子的《逍遥游》说,鹏鸟是由一条很大的鱼变的。变成鹏鸟后也很大,牠一发力飞起来,那双翼就像伸向天边的云朵。牠会在海风大作时飞去南海。这一飞,水面被击起达三千里的波涛。牠盘旋上冲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乘着风势飞向南海。这就是 "鹏程万里" 一词的来源。

所以,不妨把此石命名为 "鹏程万里"。

《逍遥游》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题辞:奇岩险峰



题辞:荷塘鸣蛙



题辞:大吉大利



题辞:般若自在




题辞:顶呱呱



题辞:麒麟在此



题辞:玉玺千秋

题辞:双峰并峙

题诗:
双峰壁立千仞高
九龙璧上展英豪
峭壁悬崖相对出
险峻??共争高

笔者注:最后一句有两字无法辨认,惭愧!



题辞:飞来峰



题辞:万佛朝宗



题辞:驼峰挂瀑



题辞:玉璧奇峰



题辞:安如盘石

题诗:
万载沧桑不变心
安然如盘镇水滨
奇梦似幻形多变
石骨坚如古意深

笔者注:这是一首 "藏头诗",每句取首个字即成 "万安奇石" 一语,意思是 "苏万安先生的奇石"。此石的题辞是 "安如盘石",题诗则点出这是 "万安的奇石"。两相呼应之下,意指万安先生人如盘石般,安稳牢靠。



除了这块 "安如盘石" 之外,下图所示的这块藏品也值得一提:

碧峰参天

据苏馆主介绍,这块 "碧峰参天" 曾被专家鉴定为:内藏价值不菲的璧玉。于是有人劝他剖石取玉,以证其实。不过苏馆主认为:取出美玉,也只是加工成饰物而已,但石本身就被毁了。倒不如由它这样自然地放着,更有价值。

确实如此,无论是人或物,最受重视的时候,往往是真正实力未被探明的时候。所以,苏馆主的见解,说明了 "藏而不露,露而不显" 往往更迷人的道理。"碧峰参天" 现时内含壁玉,外展玲珑,正是外美内秀俱全,又何必因内而失外?

循此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何部份展品没有题辞。题辞其实是题辞者按照自己对一块美石外形的看法而为该石命名。往好处看,为美石命名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其观赏价值(甚至经济价值)。往坏处想,则可能会影响观赏者的想象力,因而局限了美石的观赏角度。就像剖石取玉固然能令内秀一目了然,却损害了欣赏该石外在美的机会。

所以有部份展出的藏石没有题辞,让观赏者自行领会石头之美。苏馆主认为,这样赏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就好像宋代高僧青原惟信所说的修行三境界那样:初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后来依旧见山祇是山,见水祇是水。

在没有题辞、题诗或配画的提示(或束缚)下,每位观赏者都会基于自身的条件(例如想象力、文化修养、当下心情等)而体验到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或者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后又可能因为自身条件改变而依旧 "见山祗是山,见水祗是水"。

也许,这本来就是欣赏艺术品应有的状态。所以,赏石可能也应该是这样。

苏东坡在 "怪石供" 中阐述自己对美石的见解:"怪石,石似玉者 …… 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 …… 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 …… 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就是说,石头是大自然产物,本无美丑之分,只是人按自己的标准判别它是美或丑而已。

同样道理,天地间万事万物本无美丑之分。美丑的标准,都在人的心中。于是可以问:人的生活好坏,是否也可作如是观?青原惟信禅师所说的修行三境界,是否也可以用于人生?

晋朝的陶渊明似乎认为可以。他在 "饮酒•其五" 一诗中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就是说,只要心思远离名利场上的竞逐,那怕住在车马路旁,也像深山那样清静。

身在闹市而不觉是在闹市,这显然是 "见山不是山" 的境界。不过,陶渊明自己可能都未能逹到这种境界,所以他还是喜欢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苏馆主可能也是如此,所以他把 "奇石馆" 建在一个庄园中。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苏馆主的庄园也有十余亩,当中可以:养一池游鱼、喂一隅家禽;种数行庄稼、修几株盘栽;植半园果树、集满馆奇珍;赏园中美石、享鹣鲽情深。

养一池游鱼


喂一隅家禽


种数行庄稼


修几株盘栽


植半园果树 (1)


植半园果树 (2)


植半园果树 (3)


集满馆奇珍


赏园中美石


享鹣鲽情深
(馆主夫妇 "万" 与 "秀" 合照)


这座庄园名字雅致,称为 "苏氏雅园"。

不过私下想起时,脑海总会浮现 "万秀庄" 三个字。不单是因为当中包含了庄主伉俪的名字,更因为庄园内处处显内秀,尤以 "万安奇石馆" 为最,正合 "万秀" 一词。

这些天地造化所成的奇石被汇集到这座庄园,让观赏者凭自己的感觉,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这种情形,与艺术家为美石题辞、题诗、作画时的创作过程一样,也符合现代艺术的旨趣。同时,在欣赏过程中,又往往能触类旁通地领悟一些人生道理。难怪赏石文化日渐流行。

可见: 万秀奇石,宜古宜今;可以飨审美,可以悟人生。

高人在后,点石成金;奇石万秀,得其所哉

*** 全文完 ***


上一篇:十国逍遥游 (10) - 卡塔尔篇
下一篇:龙蛇混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386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4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70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02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16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73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14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3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80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73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9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06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29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0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3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5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41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