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里哀乐再次想起,已经到了郑多粮要被送走的时刻。村里四五十的中年人数目不多,于是擎重排上了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多男人这个时候才刚成家立业,还是第一次被安排擎重,年龄已经到了撑理门户的时候。八个人分别站在八个方向,等待支事一声:起,抬着两千斤的槐木棺材,迈过孝子孝孙摔了的纸钱盆,加快脚步往坟地方向走。
今日高温,出了伏的闷热天气在两点钟尤其难熬。八个青壮年急行军,沿着刚下过雨的泥泞小路,走出村庄,裸露在没有树荫的乡间小道上。豆大的汗珠从头发流进眼睛,腌的人睁不开眼,年纪轻点的,持久力差一点,走一段就需要停下来歇一会。有人干脆把上衣脱了,光着黝黑的膀子,肩上扛着被麻绳拴住的胳膊粗的树干。从家里出来到坟地,两公里路,走了一个多小时。干久了农活的身体,硬生生磨出两道血口子。
从坟地回来的时候,男人们已经精疲力尽,但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光影,好像自己终于成了个顶天立地的男人,能代表家庭处理族中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