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上级对咱们六期同学新布置了一个“钉圈”任务,但大家的完成情况并不好,于是在开会的时候,我作为钉圈负责人,提醒了一下大家要重视钉圈。我当时说 “之前大家一直不太重视这个事情,现在缩减成每周一条了,请大家务必重视起来,用心对待”。这平平无奇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我如果换一种说法,也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之前大家一直不太重视这个事情,可能是大家不知道,这事可以培养大家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输出能力,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和面试中都是非常有用的,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欠缺的方面”。同样是提醒大家要重视这件事,后者的效果却要明显好于前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行为根植于人类的根本欲望,说服别人的首要途径,是引发对方的强烈欲求。
前者的侧重点在于完成条件,而后者的侧重点在于完成这件事的受益,这些收益正是大家渴望得到的,大家对这些收益有着强烈欲求,自然也就有了动力去完成这件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后者会更有说服力。
同样地,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约别人出来踢球,我们也许会和这个人这么说“我想让你出来陪我踢球。我很爱踢球,但上次去操场的时候人特别少,都组不成队。前几天晚上我们两三个人在操场踢球,结果我被人给虐了。我希望你今天晚上能来,我实在太想踢球了。” 我的言论有顾及他的任何想法吗?完全没有。他既不想去冷清的操场,也不想被人虐。至于我有多想踢球,那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怎样能令他产生兴趣呢?说出他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在操场踢球有活力,更对他胃口,能令头脑清醒,好玩,竞争激烈,还常有足球比赛……这些都能激发他的兴趣。
能者纵横天下,庸者踽踽独行。
在今后的生活中,若是想要对方完成某个行为,记住请先激发他的需求,考虑他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