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超越感觉》第二章,什么是批判性思考。相信大多数人跟亚瑟的经历一样,很多时候来不及用脑子思考,用直觉代替了。
何谓“大脑”和“心智”?很多人将这两者混淆,认为它们是同义词而已。大脑是由物质组成的物理实体,因而会衰退。而心智是形而上的实体,没有物理维度。
人的反应能力有三种,直觉、感觉和理智。直觉和感觉都是主观反应,不受理性影响,是对某事的直接看法或理解,通常自发生成,而不是借助于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产生的,它没有目的,也不能解决问题。
与感觉相反,思考则是用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取得理解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而且思考则有超越自身而达成知识或采取行动的目标,是人类的行动指南。
总而言之,感觉需要检验才能信赖,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合理和最可靠的方法。
怎么才能正确思考?
思考分两大类: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
批判性的本质是评价,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是批判性的思考。因此,可以把批判性思考界定为我们用以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批判性思考就是寻找答案,是一种探究。
最常见的非批判思考者与批判的思考者的区别是陈述与质疑,比如:
非批判思考者:XX对不利自己的事情一字不提,却大谈特谈同伴不利的事情,XX对人对己的态度截然不同。
批判性思考者:XX对别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标准吗?如果不是,那么不同的权衡标准是什么?
批判性思考会促使我们提问,也会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回答问题,比如以下6个核心问题:
1. 价值观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观和信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价值观和信仰相互关联,互相交织在一起,因为信仰影响着一个人如何发展价值观。价值观更受主观影响,而信仰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信仰是价值观的一个核心,通常人们选择信仰某个人的某个思想时,内心便会自然而然形成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价值观。 反过来说,价值观也是人生最终的信仰。
2. 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有价值的吗?
不是。价值观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不同的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不同,所以不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价值也不同,可能对某些人有用的信息对另外一些人完全没用。所谓的对错,只不过是在站在一个立场而言。所以所有的价值观其实都是等值的。
3. 一般人对自己价值观的意识如何?许多人有可能对他们真实的价值观是自欺欺人的吗?
我们的价值观主要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己元认知能力影响,是通过日积月累的一种自我判断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动逻辑,这个价值观主要受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元认知能力。
4. 一个人的价值观来自何处?出自其个人自身还是外在的?来自思想还是感觉?
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来源于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和TA的元认知能力。价值观来自于思想的。
5. 教育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变化总是变得更好吗?
教育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价值观也会逐渐得到提升且变得更好。
6. 父母或老师们应该设法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吗?
我们初始的价值观主要受父母或老师们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父母或老师们应该设法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好的思考者知道如何停止随意的、恍惚的景象漂移,以及如何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仔细地考察它,并形成关于它的判断。换言之,他们已经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积极和消极地运用心智。
1.让我们了解一下批判性思考者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批判性思考者:以诚待己,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非批判性思考者:假装自己知道比做到的还多,无视自己的局限性,并假设自己的观点无差错。
2. 批判性思考者:把问题和有争议的议题视为令人兴奋的挑战。
非批判性思考者:把问题和有争议的议题视为对自我的损害或威胁。
3. 批判性思考者: 尽力领会复杂性,对其保持好奇心和耐心,并准备花时间去解决难题。
非批判性思考者:对复杂性缺乏耐心,宁可困惑不解也不努力搞明白。
4. 批判性思考者:把判断建立在证据而不是个人喜好上,只要证据不充分就推迟判断。当新证据揭示出错误时,他们就修改判断。
非批判性思考者:把判断建立在第一印象和直觉反应上。他们不关心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并且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5. 批判性思考者:对他人的思想感兴趣,因而愿意专心地阅读和倾听,即使他们往往不同意他人的观点。
非批判性思考者:只关注自身和自己的观点,因而不愿关注他人的观点。一看到不同意见,他们往往会想“我怎么能够反驳它”?
6. 批判性思考者:认识到极端的观点(无论是保守的还是自由派的)很少正确,所以他们避免它们,践行公正性并且寻求平衡的观点。
非批判性思考者:忽视平衡的必要性,优先考虑支持他们既成观点的看法。
7. 批判性思考者:践行克制,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受感情所控制,三思而后行。
非批判性思考者:容易遵从自己的感情和冲动地行动。
批判性思考依靠的是心智的约束。有效的思考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施加控制,引导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受其控制,在他们检验并证实任何思想观念(即使是他们自己的)之前,拒绝对其予以认可。也就是说:有心智约束等同于自由。而没有心智约束的人是一个奴隶。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
思考的基本活动依次是调查、解释和判断。
调查:发现证据——即,将要回答有关该议题关键问题的资料。
要求:证据必须是相关和充分的。
解释:判定证据的意义是什么?
要求:这种解释必须比其他竞争的解释更合理。
判断:就此议题得出结论。
要求:这个结论必须通过逻辑检验。
批判性思考与写作
写作是发现思想或交流思想。发现思想是非常有用的,不仅用于整理我们已产生的各种思想,而且激发新思想的流淌。
每当我们写作以开发思想时,集中于我们正考察的问题并记录下我们所有的想法,疑问和断言。直接面对我们的心智劳动,但是,对意识边缘的想法保持敏感。
记录下我们的所有发现,并对已产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思考,那书面交流工作就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值得享受。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从最好的方面说,讨论加深理解并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决策。从最坏的方面看,它使神经紧张,制造敌意,并留下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比如电视上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和嘉宾通常自说自话,无人表现出任何想要了解对方的意愿。而当节目结束时,主持人感谢参与者的“热烈辩论”,并向观众承诺下次将有更多同样的辩论。
要使辩论更加文明、有意义和富有成效,遵从下述指导原则,我们将为周围的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1. 只要有可能,就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要讨论的概念,框架,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法。如果可能,提供一个自己的案例。
2. 设定合理的预期。不要过高期望别人都认同自己的看法,因为认知程度不一样。如果有人质疑自己的观点,也不必惊慌,从善如流地、优雅地作出反应。
3. 抛弃自我中心和个人议程。以开放的心胸去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想法。
4. 起作用但不主导一切。健谈的人需要一点克制,而节制的人则要承担贡献他们想法的责任。
5. 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讲话习惯。更好的方法是录下你与朋友和家人的谈话,然后回放并倾听自己说什么。而且,你每次参加讨论都要力求表达上的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和经济有效。
6. 积极地倾听。当参与者们并不互相倾听时,讨论只不过成了一系列的个人独白——每个人轮流发言,其他人则忽略正在说什么。保持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警惕这种分神并且抵制之。努力进入演讲中的思想架构,并理解所说的每句话。
7. 负责任地判断思想。各种思想在性质上千差万别,从深刻到荒谬、从有益到有害、从崇高到卑鄙不等。因此,对它们进行判断时必须恰当的。对意见不同的观点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是我们最容易拒绝公正地听取的观点。
8. 抵制喊叫或打断的冲动。喊叫和打断是粗鲁和无礼的行为,也是心智不安全的征兆。展示信心和品格的最好办法就是拒绝针锋相对地如法炮制。不要以不可反对的方式表示异议。
学习完这一章,我自认为自己已经从一个更低等的物种进化成一个更高等的物种了。因为我们是高等动物,高等动物的特征不是凭感觉办事,而是凭心智能力去做判断。
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