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今日冬至,固原,永远的晴。
春秋时代,周公在洛邑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成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唯一的绿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是入九的开始,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念叨“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
窗外
在北方,吃饺子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性活动,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春节等,冬至这天也不例外,而且附加了特殊的含义——吃饺子才能不冻耳朵,也许饺子和耳朵相像的缘故吧。在成都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要喝羊肉汤的。去年的这天,一群人浩浩荡荡去喝汤,真的以为与洛阳喝汤一样,人手一碗,泡个饼丝,热乎乎喝下去。到那一看,完全不是那回事儿,就是羊肉锅底的火锅,原来是变着法儿加个火锅吃。也许也和天气有关,成都冬天阴冷,需要性热的羊肉来驱除湿气。或许固原人民不用喝羊汤,天天在吃羊肉;也不用吃饺子,昨天刚吃过;不过,都与我这个过客无关吧。离家快一个月了,也许香山居士的诗最代表我此刻的心情,《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入九已可冰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