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中华龙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英才辈出。濮阳是龙的故乡,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亦是卫国时期诗经中的濮水之阳。在悠久的历史之中,濮阳厚重的文化底蕴离不开书香的孕育。
濮阳南乐的仓颉,是文字的创始人。在黄帝时期,创造了原始的象形文字,结束了远古时期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汉字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书香气息奠定基础。
濮阳的教育,也注重着书香。学校中各个年级,都会设有对所有学生免费开放的小图书馆。简洁的装饰,几个小板登、小桌子,一面面书架,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本。科普类、历史类、文学类……各种类型的书摆满书架,满足学生们对课外阅读的需求。每逢下课,总会有学生兴致冲冲地挑选书籍、阅读书籍。塑造了一种良好的书香氛围。老师们有时也会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介绍作者,分享喜爱的章节,演出精彩、重要的情节……一个个精彩的情节被同学们演的出神入化,同时也让大家为这些重要的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还会举办阅读测试。试题是书中的重要内容,既能帮助同学们检测自己的阅读情况,又能够查漏补缺。
在如此厚重的书香熏陶之下,我开始爱上了阅读。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了解到祥子出身于一个黑暗的社会,却多次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同时也让我学习到祥子美好的精神品质。祥子最初的那股干劲儿,那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精神,仍令人敬佩,值得学习。读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人物活灵活现,《刷子李》仿佛看到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自信得刷着墙壁;《泥人张》如同看到泥人张将左手伸至桌子的下边,又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再飞快地捏。生动展现了天津当时的风土人情。一本本有益而又有趣的书籍,是我热爱读书的原因,也是我坚持读书的动力。就如同毛泽东爷爷所说的那般:“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改变人生。书籍带给我的改变,是巨大的。小学之前不喜欢书,对书的认识也仅限于枯燥的汉字。但不知是从何时起,渐渐的,书从我的噩梦,变成了我放松的工具。休息时,我捧着书;学习累了,我捧起书;睡觉前,我再次捧起了书。一次次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与尼尔斯共同展望瑞典;和鲁滨逊一同荒岛求生;看雨来与鬼子斗智斗勇;看苏东坡发生的趣事儿;为居里夫人的坚持与成果而震惊……阅读,使我增加了许多的知识;阅读,使我不再害怕写作;阅读,让我拥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些改变,都是因为我爱上了阅读。
书香,让生活更加快乐;书香,让生活更加有意义;书香,让生活更加的美好。就像韩愈所说的那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一同伴随着书香,用书香舞动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