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什么也别动孩子的自尊
文/炫舞阳光
2020年9月17日,湖北武汉的一名14岁男孩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身亡。
起因是男孩在学校做了违反校规的事被老师叫来了家长,男孩在走廊站立,妈妈走到学生面前,当着同学的面,迅速甩了两巴掌在孩子脸上,打完后妈妈离去,孩子沉默两分钟后,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引刀哥说)
这是一个悲剧!
这个悲剧原本不该发生的!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
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无数大大小小的错误。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认识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一步步聪慧起来。故,便有了“吃一堑长一智”的妙语。
孩子犯了错误不可怕,通过教育能认识到错误,改正了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嘛!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都特别害怕孩子犯错误。哪怕一丁点的小毛病,有些称不上是问题的问题,也会被无限扩大、宽化,甚至会上升至道德品质问题,对孩子进行无情的鞭击。
他们也许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从孩子、从青春期过来的?
其实,我认为学生犯的错,只要不是跟生死有关,不是危害了国家安全、党和人民利益,不管是不是跟学习有关的,都是可以原谅的,都是可以改正的。
案例中的男孩,犯错的原因,相对生命来说,是不是微不足道?是不是可以不用请家长就能解决?多大点事儿啊?!
学生在校犯错了,大不了用批评、警告、写检讨或小惩小戒等手段,教育一番就行了。
没必要,上纲上线,依“法”(校规、班规)处理,铁面无私,冷酷无情。
没必要,打着“民主、公正”的旗号,处处教条主义,随时随地像狼狗一样,紧盯着学生的错误不放。
这样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恐惧,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这样只能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学习,讨厌学校和老师。
为什么学校不能对学生多些人性化管理呢?
为什么老师不能多些人情味呢?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长大了,个子长高了,说话声音大了,做事风风火火不计后果,其实他们内心还是稚嫩的、脆弱的。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开始变得“臭美”起来,自我陶醉,甚至有些自恋,这都是慢慢长大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要强。这是一条红线!老师和家长尽量不要触碰。
案例中男孩的母亲,太不理智了!当着同学朋友的面,批评指责孩子就是大大的不对了!更何况是扇孩子耳光呢?你不是逼着孩子去死吗?
动什么也别动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孩子的自信心是可喜的,孩子的自尊心是宝贵的。对于父母来讲,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使他们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阴影,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父母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教育孩子应该在一个适当的。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场合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对父母这样的批评 般来说孩子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家长也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就没有必要当着外人的而对自己的孩子严加训斥 如果当着孩子朋友的面来大声地训斥孩子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而且很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
人前夸子,人后教子。
对于教师也一样,表扬学生,要公开,批评学生,尽量私下。
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
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从而走向自信的。
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动什么都不要动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