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首先说到两种人格类型:be good或者是be better。本来想测试一下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可惜网上竟然没有找到这样的说法。按作者说法,前者说的是表现型人格,这类人更在乎当前自己在别人面前是否成功。后者说的是进取型人格,这类人更在乎自己的未来进步与变化。
我感觉无法将自己归类,因为我有进取型人格特质:不太在乎当前表现,是终身学习者,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有足够耐心等待状况变化;同样我也有表现型人格特质,现在的进步是为了实现未来众人眼里的成功。矛盾的是,按照目前按部就班的进步,即使没能做到成功,好像也不会感到特别有压力。
自己目前价值观是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成长大于成功,未来大于现在大于过去,竟与作者提倡选择正确刚需基于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作者认为做出这种排序的核心刚需是“耐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耐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很多东西都需要通过时间来发酵。越快得到的收获往往是很容易得到,为大多数人得到,收获量小,并且带来的愉悦感很有限。只有与时间做朋友,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投入成本的大量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