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而让人与人之间愿意深交的原因往往有两个。
一是性情相投互相欣赏相处愉悦。如伯牙子期、李白汪伦、马克思与恩格斯,很纯粹很美好,基本上没有利益纠葛;
二是互惠互利互相成就。如管仲与鲍叔牙、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一种是以利益或目的为前提,彼此心照不宣行动也配合默契,能培养出深厚的革命情感。
以上两种都是优质的值得用心经营的人际关系,但是有些人,与之交往非但不能有所裨益,而且要小心他/她随时随地抛过来的陷阱,我们要快速识别这些人,光速远离他/她们。
一、嫉妒心极重
嫉妒心极重的人通常无底线,喜欢用不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人往往会对别人造成直接的伤害,因为他无法平衡自己的心态,从根本上就是难以纠错的。有些会表现出明显的反社会人格,有些则是掩盖在虚假的面具之下,当你察觉到的时候,往往伤害已经造成。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亲如手足,庞涓虽是师兄,但是一直嫉妒孙膑的才能,率先出师下山的庞涓投奔魏国事业有成后,假意将孙膑推荐给魏王,随后陷害孙膑通敌,致孙膑于残,迫孙膑于疯。
虽然最后孙膑以相当讽刺的手段灭了庞涓,但是对孙膑而言,双腿已经残疾,精神已经磨损,再多的功绩也只是不辜负他的盛名,谁来为他装疯残疾的悲惨岁月负责。
最近有则新闻,13岁的少女,尚读小学六年级,因嫉妒同班同学长得比自己漂亮,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自己杀害并分尸,手段极其残忍。这个案例更残酷的是结果,因为作案人未满14岁,所以依法并不追求刑事责任,谁来为如花凋落的生命买单?
当你发现身边有人总是用着酸溜溜的语气在评价别人,或者总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喜见一切悲剧而难容世间真善美,他们信仰人性本恶,因为他们本就是这类人,说不定你什么时候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请珍爱生命,远离他们。
二、忘恩负义、知恩不报
人与人之间,绝对没有毫无缘由的单方付出,有来有往才是交往的正确定义,也是人与人之间理应遵守的准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最基本的道义。
次一点的,我付出多些,你付出少些也无妨,你情我愿无可厚非。
知恩不报,若是能力不够也就罢了,若是明明有能力有机会但是无视恩人的困境任由其自生自灭,古语云,知恩不报妄为人也,应该、必须、即刻遭到唾弃。
比知恩不报更下作的是恩将仇报,典型如北燕王高云,他曾好心救了两个快要被饿死的人——离班、桃仁,高云真心善待他们,不但将他们收留作为禁卫,还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生活条件,结果却反被这两个贪心不足品低劣的人所杀,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令人心寒悲愤。
若你在几次三番帮助过一个人而没有得到丝毫回馈,请你及时止损,远离此人,不要留给他任何他伤害你的机会。
三、情绪失控
只要我们清醒着,我们就是有情绪的,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控制好情绪是一种起码的尊重。
但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种人,他们或无限悲观,或歇斯底里,或极端亢奋,这些都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表现。
出于礼貌与道义,我们通常习惯于去平稳别人的情绪,安慰她的心灵,但如果你遇到一个总是再向你倒苦水如祥林嫂,或者一遇到事情就表现出歇斯底里,或者一个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极端亢奋的人,请最好远离他们。
这些人并没有真心的想要与你交往,他们只是将你当做发泄的对象,将负面情绪一股脑的向你倾倒,他们的内心极其自卑,却又极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你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莫名其妙的接收到很多情绪垃圾。
由于这些人情绪失控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程度,随时随地都会奔溃,所以无法预知他们的行为,他们需要的是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干预,你的同情心和盲目靠近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却可能将自己拉入情绪的深渊。
以上三点,希望小伙伴们引以为戒,当身边的人有以上表现时能够及时避开。
友谊可贵,历久弥坚,祝大家每天收获真朋友,天天都有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