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并未上升到鄙视,只是到底有些不认同,或者说,为她的孩子感到不忍罢了。
遇见一个孩子不那么美好的将来,总是令人唏嘘的。
我的同事A。
一个普普通通,没什么见识,也曾在外闯过,到底选择回到这个小地方的妇人。
她的口头禅是:几——烦人啊!事情做不完;好——烦躁!
逮着我们办公室的人张口就是抱怨,语速又快,情绪又到位,就像一架看不见的机关枪,突突突突突突,集中火力,向身边的人发射有毒的负能量子弹。
有时是工作,有时是孩子的事。比如某一个英语老师年纪大了,教学古板。总之就是没有自己的不好,孩子太小,都是老师不好。
对另一半几乎没有什么好语气,对孩子则是满满的不耐烦。
一方面诉苦:孩子太粘人了,一点独立性也没有,8岁了还跟妈妈一起睡;
另一方面对孩子又溺爱,又严苛。
是的,溺爱——只要成绩到位了,有求必应;孩子挑食,不吃饭,由她高兴;由着孩子对 父亲等长辈不尊重,甚至觉得孩子做的对,站在同一战线,挖苦讽刺自己的丈夫、公婆等。
严苛——毫不留情当着众人的面呵斥孩子动作慢,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把孩子当做出气筒,一腔怨气砸的孩子惴惴不敢言。
这个小姑娘胆小,怯懦,喜欢把自己躲起来,藏在桌子底下。8岁的孩子我几乎都听不清她在说什么,长长的尾音混合着黏糊不清的撒娇,让人难以分辨。
我们也曾委婉地劝过,不用孩子的成绩看得太重,不用把孩子逼的太紧,结果被怼回来:你又没孩子;或者我家孩子特殊。言下之意,用不着我们咸吃萝卜淡操心。
于是,纷纷闭嘴。
只恨自己没有猪八戒那样蒲扇一般的耳朵,可以垂下来盖住耳道,免受荼毒。
A的优点:
1孝心。前段时间,A的妈妈中风住院,大部分时间都是她陪床,整晚整晚睡不了觉,一头蜡烛三头烧,一方面是妈妈的事,一方面是孩子的事,一方面还有工作的事,眼看着她憔悴了下去;
2细心。对于A的工作,一般她不会假手于人,如果实在忙不开,假手于人,她也会仔细检查,很细心。当然,是人检查了还是会有疏漏,这也正常。
3责任心。对于A的工作,只要别人交代给她,她就一定要做完。能在家里做就在家里做,不能在家里做,就加班做。遇到棘手或者超出她解决范围的事情,她就会焦虑,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喋喋不休。甚至因此会失眠。
4对于孩子无保留的爱。先不说这种密不透风的爱是否合适。有一说一,她确实了再她能力范围以内给给孩子无保留的爱。她的优先级永远是孩子、妈、自己、老公。扪心自问,我是做不到的,也不觉得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合适的。
她说,自己的生活重心就是孩子,孩子开心,她就开心,孩子不开心,她就不开心。
她说,自从有了孩子,她为孩子而活;
她说:她好爱孩子,总是忍不住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偷偷亲孩子。
5耐心。由于A的岗位性质,需要跟大量的工人打交道。我对工人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各行各业都有难缠、蛮不讲理的人存在。经常是一群工人围着她,问东问西,而大部分工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待遇,语气自然不怎么好。事实上,确实是因为我们工作疏忽导致的问题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前来问询的工人,只是自己不会操作、扣了合理费用,甚至自己都记错了,不排除有些是带着能混就混,说不定能占到便宜的心态来扯皮的。
A不能说满面笑容处理这些,但确实对工人的提问也是做到了每个都回复,每个都查询,每个都解释,什么样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有时候,她忙到中午都没有时间吃饭。对工人,尤其是需要一遍遍解释的工人,还算是耐心处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说的不一定对,她说的不一定错。
别人优缺点如何,到底轮不到我来评说。
毕竟承担自己优缺点带来后果的,只有自己及亲密之人。
《新唐书.魏征传》载: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