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个星期,组建的【学员训练群】很活跃,这个群儿是去年都组建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打算就是通过这个群传递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教育理念。然后,通知一些教学信息和接受学员的作业——训练视频。
在这个训练群里,并没有包含馆里所有的家长和学员。可以说,在这个群里基本上都是我带过的学员。除此之外,每一个再进来的人,必须经过我的挑选。当然,我也不能保证在这个群里面的所有家长,都符合我的要求,但是他们满足一个条件,都是我带的学员。
截止到目前,在这个群里面家长,应该说都是讲道理,能听进去一些话,能理解一些行为的。而我也想通过这个群,把这些有上进心的家长聚在一起。就像笑来老师做的那样,为大家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就是那种“你社区的所有人,早上起来都跑步”的那个真实世界。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学。通过这种社群之间的沟通,做到更好的相互了解,也为了更好的维护家长。
不过,中间断了一段时间,我也没有怎么维护。最近又有一些新的家长加入,这些家长之前在大群里维护过,并且有些家长还特别的有上进心,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他们加入进来之后,也提醒到了我。至少,我不能把他们拉进这个群就不管了,我需要把这个群再带起来。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越来越相信,并且,坚定的认为“一切都要靠积累”。当这些家长把自己孩子的视频传到群里,看似是一个无心之举,其实是在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当半年或者一年、再或者更长时间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孩子在进步,至少他们能通过对比,看见孩子的进步。(这也是我最终要达到的,用行动来说话。看到结果之后,再复盘的时候,才会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恰恰和时间做个朋友,因为每一次发视频都是一次积累,而最终所有的进步,都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次次的积累所铸造的。
而我的作用,就是不断的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持续的这样做下去。另外,我还会把他们每个人发的视频都传到优酷上,带他们坐上这段时间的列车。
之前,我认为做这些事情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下班之后,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需要看书,需要学习。而现在想来,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在学习,是在践行笑来老师说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其次,这里面有积累、有耐心、有反馈、有记录,当然,这更多的是记录他人。但是反过来想想,这就像投资一样,没有钱就不能投资了吗?相反,没钱的时候更要练习投资,这恰恰是在锻炼自己的大脑。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虚拟的,锻炼大脑这事却一点也不虚拟。(说这话有点早,毕竟还在路上。但既然选择了相信,就要去执行,这就属于那种“叫你做,你就做,少废话”。)
最后,也锻炼一下自己维护社群的能力,分享自己思考的能力。就是说,自己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通过怎样表达?才能让大家以一种接受的方式去理解。并且,影响他们的行为,最终达到社群统一思想的境界。
有了以上的这些思考,也坚定了我要把这个群维护好的决心。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很多家长表现得很积极,会在群里传孩子在家练习的视频,而我也会对每一个上传视频的家长做出反馈。有的是称赞一句;有时是先称赞,然后再指出需要改正一些问题。
我这里的“称赞”有两层含义:
第一,实打实的称赞,孩子练的能达到我的要求。
第二,称赞发视频这个动作,练的好或者不好是一回事。能在家坚持练习,并视频发到群里这个动作本身就值得称赞。
其实,每一个动作孩子们学的都一样,但是,发出来视频之后,却是各有千秋。当然,很多家长也能看到这一点,他们肯定会会做一番比较,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如果大家都比着进步,比着成长也就算了。但如果通过比较,变的自卑了,从此潜水或者自己变得很骄傲,甚至有某些优越性,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在这一点上,就是我该努力的地方,作为火车头,我应该把大家带向正确的方向。
这也是我学以致用的地方,因为我学过比较。“比较”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相似的属性
2.统一范畴
另外,当我们看到差距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背后的“时间差”。
还有就是“看到别人的好”,因为,不能偏离主线——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就是我要用到的思想工具,既是学以致用,也是在打磨使用这些思想工具熟练程度。而当我真正能够熟练驾驭这些思想工具,甚至形成本能反应的时候,受益最大的肯定是自己。
总结:
本来我是想,对这几天群里发视频家长的态度,做一个评判和总结,因为在视频我能看到,有些家长拍的很认真,并且还帮助孩子喊口令,而有些家长,显得有些随意,与此对应的是孩子练得也比较随意。
可结果,一不小心写成了【学员训练群】的意义。那索性就把这次当成社群起点的记录。也希望在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共同见证学员、家长和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源自于:一切都要靠积累,和时间做朋友,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