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有着明确的分工,同时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学业,是成绩,有着高考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定然不会变动。其他的教育内容品德、性格各项素质教育都围绕这个核心而开展。
家庭教育则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品行,学业的教育侧重于补充和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教育的两个场所,不可相互替代。
老师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学习,期望能够加强和巩固孩子的学习内容,有以下两种因素:
1 网课教学
网课教学的环境位于家庭,它不同于学校课堂,老师无法直接顾及孩子的状态。家庭环境相对于课堂比较宽松,孩子学习状态容易出现状况,上课不够专注,极易受到外界影响。
由于没有老师面对面的压力,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不如课堂。
因此,网络学习效率不如课堂。为了教学质量,老师自然要求家长加大督促孩子学习。
2 课堂教学内容
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老师授课方式是顾及班级大多数人。从这段时间网课的学习就可以发现,视频课上老师授课内容普通比较容易,速度相对较慢,这是由于视频面对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同级学生,人数更多,老师要顾及良大面广的层次,相比一个班级的授课,难度和速度都要放下来。
课堂老师教学,一班级的同学收获各不相同,有吃不饱的、有刚刚好的、有吃不下的。针对具体情况,老师也希望家长各尽其责,加强监督拾遗补缺,增长扩大,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如果把老师、家长、学生放在天然对立的位置,单方面考察各种情况利大或者弊大,人为加深彼此的隔阂,并不利于孩子教育的发展。
现实环境影响因素多,讯息刺激大,接收方式多种多样,小朋友在家庭、学校、社会得到的资讯错综复杂,思维变得不那么单纯,无论学校、家庭都感到孩子不好教。如果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置身于家庭、学校两座孤岛,不能紧密联系,这两个重要场所给孩子的教育成长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无论怎么,学校、家庭都希望孩子积极向上、阳光开朗,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方式并非完美无缺,只讲求利大、弊大容易造成双方对立,协作和沟通才能有利于孩子全方位的引导和教养。
孩子的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父母都不可缺少,其中教养的方式方法自然需要父母学习。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当太阳升起,父母面对的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学习,父母伴随他们的成长也同样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