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正在家构思写文,宝宝在一边玩玩具。本来大家很和谐地各做各的,忽然,宝宝站起来,张开胳膊,说,“抱抱”,我抱起了她,她就开始要对我电脑做破坏,我赶忙阻止了她。熊孩子哪里肯就此罢休,继续对电脑发起进攻,我又阻止她,她又进攻……如此反复之下,我只好放弃写文的念头,干脆关掉电脑,孩子这次只能作罢了。
紧接着我陪她读了读绘本,她听了一会,把绘本抢过去,自己看。我想也可以,你自己看书,还省得我绘声绘色有感情朗读了。
我拿起一本自己的书看,看到好的地方,顺便拿起笔画一画,谁知道在一旁翻看绘本没有两分钟的熊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抢走了我手中的笔,当然没有作罢,又来抢我的书,之后我的书被她胡乱画了一通。
我想阻止,每次都被她无情地拒绝了。我只好用点力气,把书和笔“抢”了回来,结果可想而知,熊孩子哭爹喊娘,哭天喊地,完全不依不饶,她那种哭法让我觉得似乎她的全世界都崩塌了,我只好再把书和笔还给她。
我想了很久,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哭得撕心裂肺呢?这种哭法似乎作为大人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还好我是学习心理学的,仔细研究了一下,熊孩子哭天喊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安全感的丧失。
对于他来说,父母不允许他做的那件事情,不给他的那样东西,就是它全部的安全感。“那件事情、那样东西”其实代表着父母还爱不爱他,是不是还愿意保护他。
父母的拒绝意味着爱的背弃,意味着父母不喜欢她了。这时候熊孩子的心霎时间掉进了万丈深渊。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自己的全世界,他们对父母提出的微小要求,就是他们生活保证的全部。
回想起来,在商场里也经常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哭得死去活来的原因虽然很简单很可笑,要不然是想要一样东西家长没有给买,或者他想继续玩不想回家家长采取强硬措施带他回家。但是现在看来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我们理解了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拥有了对他们的同理心。
紧接着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作为家长,请你蹲下去,与孩子四目相对,柔声细语,平等对话。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这种交流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你还爱他,你还愿意保护他,这样他的安全感就不会丧失,他就不会无休止的哭闹。
简单讲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让孩子在需求无法满足的同时还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感觉自己的父母不如隔壁小米的父母爱自己。
这种信任式的沟通,会让我们的孩子懂事明理,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能够体谅他人处境的高情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