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28,8-26-2,离娄章句下26-2》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丙辰日,五月十四,2017年6月8日星期四。
上一节讲到顺应是认识本体的唯一路径。这一节通过大禹治水的方法,进一步阐述顺应天理自然的效应,同时将看到,背弃这条实践路径将产生不良恶果。
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这一节的学习:为什么会有讨厌聪明的情况呢?
聪明和智慧,何种情况下两者是通用的?何种情况下则是判若冰炭的呢?
聪明是私意揣摩之小术,这种小智遭人厌弃,它的特点是自作聪明,务为穿凿。表现在索隐以为知,行怪以为能,看起来像是智慧,其实不是,反而有害于智慧。
智慧是我心明觉之良知,智者处事,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心不劳而事不扰,当然就不会讨厌智慧了。
水的本性是往下流动,这是水的自然之性,大禹对其加以利导之功,比如说九河、济河、漯河,本来的趋势是奔赴大海的,大禹就疏导它们注入大海;汝河、汉江、淮河和泗水,本来的趋势是奔赴长江的,大禹就决排诸河注入长江。按照本有的肌理加之于疏导之功,虽然不断地做事,但只是从事着疏浚河道的工作,不曾按照自我意志加以私意穿凿。
以水治水,行所无事,这是大禹的智慧之所以伟大之处。
以大禹治水的方法,作为应事的准则,这是大智慧。因物付物,不矫激以为高,以事处事,不纷更以滋扰,像大禹一样,行所无事,则虚灵中见的道理自然光明,宁静中做的事业自然俊伟,这才是有大识见大力量的人。
由上而知,务为穿凿为小,行所无事为大,智慧贵于顺应,不贵于穿凿。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顺应自然的、本然的是智慧,行所无事而事无不成,穿凿附会渗沙子的是小聪明。索隐行怪而反害真知。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