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两天给朋友推荐了一个她所在行业做的比较好的一个人。本意是让她跟着学习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做的,然后照葫芦画瓢丰富自己的内容。
结果朋友把那个人的一系列标签发给我并发出感慨:我什么时候能这么厉害!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总觉着比不上别人,不敢跟陌生人聊天,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脑子里一直有这个声音:“我这么普通,别人一定比我更厉害的。”
一直到前年,机缘巧合间遇到了一个很能聊得来且情商比较高的朋友。在他的不断“洗脑”之下,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至少,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一无是处。而之所以一直没有做出什么亮眼成绩,无非就是不自信,不会包装和表现自己。
为什么我会很不自信呢?
小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我,但是每次回家,父母却总是教育我:不要骄傲,比你学习好的大有人在;而在吃穿用度上,父母也是每天都念叨“不要跟别人攀比,咱们比不上的”(但现在回想,事实是我们家的条件已经比同龄人好很多很多)。在父母的不断念叨下,我潜意识里就一直认为自己很普通,自己跟别人没有什么可比性。
现在想想,他们可能只是担心我骄傲或者养成其他坏习惯,但是却想不到,这个教育方式只是给小小的我留下了深深的自卑感。
在意识到自己也有闪光点之后,我开始关注身边的其他人。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很厉害的人,他们真的那么厉害吗?
尤其是在从事了当前这个行业之后,有时候需要组织评优,申报荣誉等等。从这些种种经历中,我就发现,其实某一个本身还挺“水”,但是在经过一番“包装”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了厉害的人。
于是我意识到,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天生就具有自我包装的本能,倾向于向外界展示比自己实际情况更好的形象。你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别人刻意想让你看到的。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厉害。
于是后来,我强迫自己一定要在公共场合发言,哪怕紧张的满脸通红声音打颤,也要在内心坚定的告诉自己,我很厉害!有一就有二,慢慢的我就发现,其实开口也没那么可怕。为什么不敢说呢?刚才那个发言人的水平有点菜呀,内容也很空洞或者不知所谓,他都可以滔滔不绝。
再后来,我就向前一步自己争取机会,比如先不管行不行,主动争取去主持会议的机会锻炼自己。
现在,我又学习了拆书,拆书的自我介绍环节里第一步就是MTV法自我介绍,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这让我又意识到,要站出来,要让别人接受自己,还需要做一定的包装,让别人认为我很厉害很有资格。这样才能让别人认可我,给我更多的机会。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别人能装,你自然也能装。
所以,真的不必要自卑,更不必要羡慕别人。假装自信、向前一步、学会包装,一段时间之后,我就成为了那个闪亮亮的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