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王家卫的微博访谈,其中有“人了(liao)了(le)不知了(liao),不知了(liao)了(le)是了(liao)了(le),若知了(liao)了(le),便不了(liao)。
以上诸语,也许用王家卫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世不可避,如鱼在水”。在王家卫的访谈中,我尤其喜欢这了了之句。这句子中有王家卫昏暗的灯光和考究的修饰,以及百种惆怅千般落寞的风情。当然前提是必须要有此才气,方可了了有生气。
若是探究讲究的汉语,不在普通话中。普通话中太多杀伐之气,台湾的国语腔调中仍能循着历史的痕迹。在港式粤语中历史的味道会更浓一点。台湾国语、闽南语、粤语这些区域性的语言中,将中华的一些传统层层包裹在恢弘的语词的密林中。所以依个人陋见,如此划分泾渭。
平日见不到的词汇,不会在书本中招摇过市。这些语词隐藏在记忆和习惯中,即便是同一种相近的语言,也会有不同分支的读音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语词的技巧,有时却能让人沉迷,一个深远的涵义也需要语词的技巧去承载,正如娇美的新娘需要繁琐的嫁衣才显得迷人一般。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文的标题也是一样的表达,主题只是一个”远”。只是用这样表述,让远更远了,空间感及距离感让风和远方的加入更加清晰起来,也看上去更加的远了。了了未可知远在何处了。
正如之前见到一篇笑话,有人去某地旅行访友,深入荒凉之地,难免需要问路,得见一人,询问前方总有几多路程,路人挥手一指:“那哒哒哒哒哒哒里!”。声调极长。路程之上又遇一路人,再询问路程有几多,路人挥手一指:“那哒哒里!”。清脆爽利。旅人多谢之余困惑不解。见到友人之后谈及此事,友人说:路程之短长均在哒哒腔韵之短长中了。两人相视大笑。
这也是远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