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么工作了以后,也要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虽然我现在还在上学,但马上就要实习了,虽然十分期待,但也十分焦虑,但我有一个缓解焦虑的法子,读书和听课,都是关于职场和工作的,别的不说,心理准备思想工作要做好,最近读了 懒人老猫写的《好好工作》,心里只有一句话:一本好书,作者有很丰富的职场经验,而且很实在呦,里面的话和问题特别的贴合实际。就喜欢这样的作者。就冲着这个优点,《好好工作》这本书五星好评走起。
下面我来分享《好好工作》这本书里的一些干货:
1、简历写作的第一条奥义就是:“HR喜欢什么样的简历。”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看HR喜欢怎么看简历。一般来说,重要性的排序是这样的:名门公司工作经验对口>非名门公司经验对口>出身名门公司经验不对口>名门教育背景>还可以的教育背景>性别、年龄、相貌、居住区域>其它培训经历。至于其他个人爱好或者自我评价之类,基本上只会扫一眼就过去,但也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有些领导在面试时也会从这个角度入手综合评价一个人。
2、明显的硬伤包括:明显的资历不足,比如一年工作经验变求职总监岗位;太多的跳槽记录;行文和排版一眼看过去就没用心,有明显的错别字或者版式很乱。但是大多数人的问题还不是里面的硬伤,而是太过平淡。简历总归要有点亮点,即使对应届毕业的同学来说有点难,也不是没有发挥的余地—学习好的就写成绩优秀,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不好的就显摆社会活动能力佳……(书的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不一一叙述了。偷个懒O(∩_∩)O)
3、不要在简历里把工作经验陈述成只有同专业的人才看得懂的东西,比如用太专业的名词、太冷僻的缩写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特长。虽然专业部门会参与到招聘工作中来,但筛选简历的多半还是HR部门,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觉得无法评估这个求职者,从而让求职者丧失一些机会。
关于面试:
1、现在的面试变复杂了,包括无领导小组、群面、压力测试之类的不同面试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面试是直接展示衣着打扮、风度气质、言谈举止和临场行为表现的时候。跟写简历一样,真正的重点并不在已经到了面试房间的那一刻,而在之前的准备。
2、一些零散的面试注意事项
一、如果约好了不想去面试还是告诉单位一声,举手之劳,也没啥不好意思的(反正他又不认识你)。毕竟放鸽子更糟糕,HR约个人也不容易。
二、面试的时候千万别带朋友、家属或家长给掌眼。按说这是常识,但确实很常见,特别是在应届毕业生中年年见。基本上这属于一招毙命的做法,面试官见了第一反应只会是:“一个完全没有独立精神和能力的人不敢要。”
三、千万记住你不是来求他赐予一份工作的,是来平等谈个买卖,气场要足。(个人人物这个很重要。)
四、面试官伸手的时候你在握手,面试官先坐你再坐下,面试官不给你倒水也不握手的不必太过介怀,尽管这说明公司可能不是太职业化。
五、面试完了想要问结果可以问,但一般只会得到客气的模式化回答,如果是这样就不要纠缠。
六、一般来说不要在第一次面试时谈钱,除非你很怀疑他们能否给够你要的数,第一轮一般还没到HR能够确认你薪酬的时候,所以他们也说不清。
七、面试你的那个家伙不一定水平有多高,但你也别试图忽悠他,装腔作势没有好下场是真理;如果你的某些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那么很有可能是他没有权限来回答,在纠缠下去也不会得到答案。
3、面试过程中会遭遇结构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一般来说交替使用。具体这两种怎么用,要看HR和公司的风格与水平。
我想以文中的一句话结尾:“不论社会如何变迁,一个成熟的人意味着即使你对这个世界有再多不满意的事与不满意的人,也依然可以与这个世界共处—我指的并非是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把自己的节操撕碎扔掉,而仅仅是在现世安稳的日常可以圆融地处理自己和他人有交集的部分。这就是所谓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