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这本书籍叫《我们都有拖延症》,突然有小伙伴在留言里说我没有拖延症,正如心理学家萨帕丁博士说过,"我们10%到20的行为都会有拖延现象,完全无拖延意味着他是机器人。",所以我想告诉那位小伙伴的是我也有拖延现象,但是我现在拖延现象比之前好多了,而且还我还学会什么该拖延,什么不该拖延。
1.那来首先了解一下拖延的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如果个体认为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较低或任务价值较小,那么拖延的可能性就会较大。
时间折扣理论
人们每天实际上都需要对可能带来不同奖励的活动进行选择。在选择的时候,因为低估了长远目标的价值而导致对这项任务的推迟。
综合性的时间动机理论
该理论是在整合,希望理论和时间折扣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既考虑的任务特征(业务任务,奖励延迟),又考虑了个人特征(自我控制,组织规划能力),同时又从时间角度来理解拖延。
2.要事拖延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越是重要的事情越喜欢往后拖延。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拖延习惯。我们都希望得到认同,很多时候当眼前的任务比较困难的时候,往往害怕自己做不好,怕得到负面评价,于是就拖着不去做。
当一项困难的任务和个人价值紧密相连时,它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焦虑。这是人的潜意识里会寻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这项任务,而且随着越接近最后的时限,越来越焦虑。经常拖延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设阻行为:及面对可能袭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定障碍,以达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目的。
3.那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拖延的行为?
人性的弱点:及时行乐的心态
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把当前时间用于享受,从而生成懒惰的恶习。把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寄希望于将来去做。
评价压力:拖延是人们对抗焦虑恐惧的一种办法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而焦虑则来源于要做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以及对未知结果的期待。
自信潜能惊人,心安理得地拖延
大部分拖延者都有类似的心理体验,拖延虽然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但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危害,拖延虽然带来了压力,但是赶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极大地满足了虚荣心,仅仅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成绩。无形当中"自己能胜任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了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也产生了暗示。
完美主义:语不惊人死不休
完美主义也是拖延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能力不够或不够勤奋,而是追求完美,他们内心的声音常常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4.用心理学效应改变拖延
抛弃鸵鸟心态,不逃避不拖延
拖延者的一大行为特征就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时间利用率低,按照阿什法则,改变拖延就必须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分清主次,先解决主要问题,再解决次要问题。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那通过我的经验教训可以给大家支些招,如可以把每日,每周,每月设定为一个主题,根据任务的短期或者中长期来安放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初期的话我们可以只设定一个主题,但当你比较熟练以后,我们可以设定为1~2个主题,比如我现在是阅读,思维导图,写作三部曲。
最后通牒效应
对于一项任务,我们总是能拖就拖,突然不能再拖时,又到了规定时间,或者条件不允许再拖时,才匆匆忙忙去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箍桶理论
箍桶理论就是将一件有大困难的事情细分为若干个小部分,或者把完成大困难的过程细分为几个阶段,细分以后逐步完成每个部分或者每个阶段,这样的困难就会被大大缩小,可被轻易克服。
以上两个战胜拖延的利器是如何被我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我会为每一个任务做一个打卡项目,根据任务的内容设定为21天,100天或一年,这样就有了一个截止的日期,还把所有的任务都细分到每一天当中去完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坚持打卡了二十多个项目,这个行为如果是之前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会暂停
在哈佛有一个很形象贴切的说法,"像狗一样学习像绅士一样玩耍。"我们在勤奋的学习之余,还要学会尽情玩耍。紧张的工作让你头脑中那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如果不能及时适当放松一下,很容易出问题。研究发现,很多科学发明并不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才会出现,灵感往往来自放松的精神状态下。
超负荷的运转,严重透支体力和精力,这不仅仅造成的拖延影响效率,更阻碍了我们的发展。绷得太紧的时候,我们学会要让自己停下来,短暂的停留胜过疲劳的奔波,停一下只会让你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