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在《谈读书》里讲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时,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父与子的矛盾是《白鹿原》全书的中心冲突之一,黑娃和鹿三,白嘉轩和白灵,白嘉轩与白孝文,鹿子霖和鹿兆鹏……而冲突的核心便是新旧思想的冲突。以白嘉轩为代表老派思想,以黑娃为代表的新派思潮,(个人觉得估计有点是作者本人写照)
人物是作品的核心,但是立意一个作品的几个核心人物太过于宽泛,所以要借助具体的人物定义和一些素材展开。陈忠实也在创作手记里面写“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起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还有朱先生是以牛才子为具体化的人物和田小娥是千万的忠贞烈女的延伸……而白灵则是白鹿原的革命的代表性人物,她勇敢,善良,无畏,追求新事物……而白灵最后的结局个人想了好久,总觉得不好,于是自己想了好多结局却皆没有这个结局更能表现作者对史实的尊重,更具有表现力,更有震撼效果。也许现实总是这样,既出人意料,又莫名其妙的合理。
小说的写法上的体会,1在小说的写作中,穿插些后面的情节和结果更能拉住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品的高度在于作者的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像《四世同堂》里老舍里的钱老人对日本老太太的态度还有《白鹿原》中的作者对那些革命者的遭遇的深度还原。这样的高度才能带来作品的深度。
因为作品描写的人情环境的类似,有些读者喜欢把《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做比较,我也不例外,第一次阅读《白鹿原》就感觉《平凡的世界》弱爆了,但是后来又阅读到了《平凡的世界》的一些片段,仔仔细细的重新思考过才觉得这样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首先两部作品的体裁风格是不同的,白鹿原是魔幻现实主义,而《平凡的世界》是朴实之中带着震撼的现实主义小说。再者两部作品的背景也不同,《白鹿原》正值新旧交替的风云年代,重在表现时代变迁,白鹿原的英雄儿女,等等。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为背景,深刻描写人物的精神面貌。所以就阅读体验上《白鹿原》略胜一筹,而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则是《平凡的世界更鲜明,它对于我们现在得年轻人都是具有可读性的。
诚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更加不能单纯评价之中好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