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在《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专栏里向学习高手-徐岑学习,第二讲、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本次讲座中围绕一个问题来展开:学习方法对了,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徐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就是学不会,连入门都达不到。这个没有办法,人和人就是有能力上的差距,只能自己找不足吧,我想他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方面需要很长并且很系统的来学习,就像我们在得到专栏里学习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需要七年一辈子的积累才能突破,而对于徐岑来说,仅在一个精品专栏里是无法说清楚的。第二、就是学不好,达不到某种高度。在这方面,徐岑分成两块来谈,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兴趣来驱动也就是内部驱动。而成年人学习是不需要兴趣的,所以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任务来驱动也就是内部驱动,每个人在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将回报的,没有预期的回报,人是没有动力去践行的,特别是成年人。而任务又分成: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任务驱动以及以教为学。首先,对于学习英语、吉它、以及炒菜这些技能的学习都是生活驱动,徐岑举了炒菜的例子,他为什么能够学会炒菜,甚至出炒菜教程,就是因为他在英国留学,生活上驱动他要解决肚子问题。然后,对于职业强迫带来的驱动即工作驱动,徐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他自己的职业就是制作专业PPT,锤子科技老板罗永浩演讲的所有PPT都出至他的手笔。为了赚钱,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需,这绝对是刚需。第二:在摄影方面,摄影爱好者绝对不如图片新闻记者,因为图片新闻记者需要靠这一技能吃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摄影爱好者无法比拟的。
然后,徐岑话锋一转,职业强迫绝不是找工作,对于学习者,它可以是一种想象,把这种想象变成一种自觉。
这种自觉是自我主动的意识,比如把编程当做一种技能,就是写代码,首先,要自己聘请自己,然后是有清洗和实际的目标,比如做网站和APP;再退而求其次,可以把出教程作为目标。
如果连这个也不想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什么。那么,徐岑又给出一个方法,就是前面讲的三个驱动任务之一:以教为学。人人都可以当老师,这里徐岑又举了一个以教为学的例子,在一次,他和罗永浩招聘英语培训老师的时候,他遇到一位英语老师竞聘者,在交谈中,这个竞聘者主动提问,还要不要日语老师,自己日语也不错。同时,她也介绍自己学习日语的经历,当初,她也对日语一片空白,她的一位朋友是做外语培训的,有一次给她打电话,让她帮助找一位教日语的培训师,她随口问了一句:都教什么样的学生?对方答道:入门级水平的。她二话没说,直接承诺下来。随后的日子了,她报了一个日语初级班,在学习了一个多星期后,便开始在她朋友的培训中心里教这些学生初级日语。她是一边学日语一边教日语的生活节奏中,践行了"以教为学"的任务驱动,而且,在交完这期课程后,学员普遍认为她教的很好。这让徐岑感到惊奇,随后,他做了分析,如果这位培训师的学生们直接去这位培训师学习的日语初级班,这个也是很正确的假设。但结果确实这位培训师要比她的学生们学习的效果要好,为什么?因为,她有非常明确而又实际的目标,就是抱着学完再去教别人的想法,这个任务驱动来学习,而其他同学却没有她这个条件。所以,从以上这个例子来看,“以教为学”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形成职业压力转化成任务驱动;第二、学习效果更好。
最后,徐岑总结这节课,本次主要讲的是:在学习方面,放弃兴趣,就是专注于任务驱动,还可以通过以教为学的方式,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听完这节课后,让我感觉最大的就是徐岑是个非常细心和习惯用心观察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注意,从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和学习别人的特点,来转化成自己的论据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