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的父母,这个差异到底有多大?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只有1300万个单词,相差了整整3200万单词。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1116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525个单词,相差了591个单词,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当然这是英文的单词,换算成中文可能能够稍微少一点。
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就知道,你看到你的孩子怎么样说话,你就能够反思到你是怎么样说话。
如果父母每天跟孩子说话都不客气,都非常冲,都经常会偶尔蹦出一些粗话来,那么你别指望孩子变得温文尔雅,讲礼貌。如果父母能够更加注意自己跟孩子说话的这种用词,遣词造句,孩子也会变得不同。
婴儿语言敏感期,父母跟她互动的越多,孩子语言后期会更丰富,这叫做神经的可塑性。
我们早期的时候的语言环境将决定着每个人大脑当中所分泌的一种荷尔蒙。
在婴儿时期孩子的脑海当中就已经可以分泌压力荷尔蒙,就是皮质醇。皮质醇在我们长大了以后会导致我们的心血管疾病,会让我们压力过大或者我们得上抑郁症等等,在婴儿时期它就能够分泌皮质醇。
有一个实验,小婴儿还不会说的时候,妈妈跟孩子聊天聊得很愉快,跟妈妈互动很开心,这时候妈妈突然没有表情看着孩子,孩子呆住了。
呆住了以后,孩子就开始尝试逗妈妈笑,妈妈不动,孩子还会被妈妈没有表情的这个状态直接吓哭。等妈妈开始慢慢恢复和颜悦色,开始笑,要过很久这个孩子才慢慢的恢复正常,才接受了妈妈的回归。
所以妈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将决定着孩子体内分泌的激素。这个面无表情实验会伤害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另外,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基于行为的批评而不是基于人格的批评。
比如当父母说孩子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是基于人格的批评,但是如果我们说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就叫作不负责任,这是基于事情的批评。
父母的语言能够快速地帮助孩子建立他的道德底线,让孩子知道善良,同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思维模式,数学,自控力等都跟父母的语言有很大关系,父母要提升这方面的意识,更好做好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