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堂科普课程《健康管理之运动健身》
对于运动健身的初衷这个话题,我和周边的不少朋友深入的交流过,然后我发现:
有的人觉得生活像一团乱麻,想通过调理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焕然一新。
有的人觉得自己过于颓废,希望通过改变体重重获自信。
有的人则希望通过对体能的不断探索,感知和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让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
所以,大家互动一下,我们在运动时,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A更好的精力状态
B身体健康
C外形更美
D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E好的生活方式
F看起来更年轻
这是一线城市,白领阶层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普通大众群体,主动运动的大多诉求是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质,而外形更美则被排在了第三位
所以,伴随着我们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很多人更相信认真对待、细心管理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保持一个好的精力状态,力求在生活、工作、个人爱好等多个赛道上跑出漂亮的成绩。
运动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1. 提高心肺功能
2.改善身体成分组成(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
3.提高柔韧度
4.提高肌肉耐力
5.增强肌肉力量
Ps:如果我们通过一段时间运动没有提高这几个指标,那么我们做了一个“假运动”非但好,反而会有伤害。
所以为什么说大多白领人群身材也不差,但是均会主动运动,
因为他们要获得“充沛的精力状态”
因为我们周边的“胖子核”人群很普遍
来:我们一起看一下什么是“胖子核”人群?
胖子核”是外形看起来很瘦,BMI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际体脂率超标的一类人。
这类人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特点:四肢匀称、腰腹肥胖,呈现出我们常说的“梨形身材”。
这种状态的人群,长期高压状态,并且工作餐很凑活,饮食不均衡,导致肌肉紧绷,表面看似精干,却都有个“胖子核”
成年女性的正常体脂率范围是20%~25%,成年男性是15%~18%,
若体脂率过高,并且体重超过正常值(身高➖105)的20%,心肺功能、血脂和血压等都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对大多数人群来说,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持久的续航力,助力工作生活火力全开,才是开启运动健身模式的根本诉求。
我们都知道运动很好,但是为什么大多都是很难持续,虎头蛇尾?
终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其不了解……
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状态,更不了解这种体质对标哪些运动方式?
Part1.运动的不同类型
✍️按照强度来分:
低等强度运动:能正常说话,不需要意志力就可坚持数小时,只能消耗当日热量,但是动不了“陈年老脂”
适合人群:体重基数过大,运动能力不强(心肺功能差)的人群
✍️中等强度运动:呼吸明显加快,明显出汗,一次只能用一两个词语进行交流,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还是可以坚持的。
这种方式可以让脂肪燃烧与能量消耗的比例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当然这需要有着足够的运动量,也就是说时间不能过短(30-50分钟)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人群是非常合适的,笔者力荐哦!!!
适合人群:有一定的意志力,身体健康的人群,当然体重基数较大的人群也可以尝试,但需要注意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不要运动过度。
✍️高等强度运动:严重气短,出汗多,运动时间短,几乎不能交流,运动后肌肉会有严重酸痛感。
适合: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与能力的人群
【按照运动时人体的供能来分类】
✍️有氧运动
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的一种锻炼方式。很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代谢,力荐哦!!!
有氧运动分很多种类型,跑步、球类、单车类等等,
有氧运动时身体的能量主要是由糖原和脂肪提供。运动前期,糖原充足,先消耗糖原为主,当糖原下降时更多的脂肪会参与供能,达到运动减脂的目的。(想要减脂瘦身的帅哥美女必备)
【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比如短跑、举重、跳高、跳绳、无氧瑜伽、健身操、游泳、仰卧起坐、单杠等等。
无氧代谢主要消耗糖原,糖原消耗的结果是加速有氧代谢动用脂肪供能,减脂后劲儿很足…
无氧运动不光在运动时消耗大量的能量,更欠下「氧债」,即提高机体代谢,让身体静息时也消耗能量,而在静息时消耗的能量多数来自脂肪。有利于增肌塑型哦!
Part2.不同人群所对标的运动指南
没有哪一个运动适合所有人。具体哪种运动方案适合你,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这些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运动基础、体型目标、有无疾病等。
【5-17岁儿童、青少年】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应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运动类型:
WHO在《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建议》中指出:
1-每天应当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在校体育运动满一小时)
2-每天运动超过60分钟,即可获得额外的健康效果。
3-每周应包括至少三次加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无氧运动)
【18-65岁成年人】
WHO在《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建议》中指出:
1-每周进行至少五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3次的无氧运动,每次30min以上
2-每天至少有6000+步的运动量(持续量)
3-脑力活动人群或者办公室一族,避免久坐不动,久坐40分钟后,起来活动下筋骨(例如起身来杯沙棘茶啊 …看看绿植…)
温馨提示:
如果你时间充裕,那么最好的是无氧与有氧都做(一般建议先无氧再有氧),收获两种运动的好处。
如果你工作生活繁忙,运动时间有限,那么你也可以把有氧无氧结合起来,做高强间歇运动(HIIT)减脂塑形的效果非常好。
【65岁以上老人】
1-日常强调“少静多动”,推荐中低等强度有氧运动,(体质好的老年人推荐30-50分钟有氧运动)
2-推荐每天运动6000+步(一段时间内的持续运动量)
3-对体质较弱和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延长热身活动的时间。
【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有些人天生偏瘦,想强壮肌肉、健美体形,那么应该以无氧训练为主。
反之,有些人是「肌肉体质」,很容易就长肌肉,如果想瘦身,那么应该以有氧训练为主。
有骨质疏松症和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强度冲击性的活动,如跳绳、跳高和举重
老年人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会抑制运动中心率的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脂肪肝患者,可根据体质循序渐进增强时间和强度,达到助于改善慢性病的目的。
Part3.有些人为什么越做运动越累?
心率知道答案
我们想象一下,把一台奥迪A8的发动机放在奥拓车上,如果车体本身不够坚固,在不断加大油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车体散架。
人也是如此,即便有再好的体能,如果肌肉力量太弱、跑步技术太差,同样可能受伤。
所以在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时,也需要参考具体的量化标准,就是参考每个人的心率。
只有了解自己的实时心率,才能合理评估自己的运动强度,不然可能越运动身体状态越差。这个道理不仅为专业的运动者所知,也被很多普通的运动爱好者所认可。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率区间?】
网上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220-年龄)次/分,(前后➕➖十个点)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是平均值,但是也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我们可以用卡氏公式[(220-年龄-晨脉)×(35%〜55%)+晨脉]计算出运动心率区间,也就是运动时应该保持的心率水平。
晨脉:即早上醒来时的心率
打比方说,你今年35岁,身体状况一般,早上醒来时的心率是75,
按照卡氏公式计算:[(220-35-75)*(35%~55%)+75,得出你的运动心率区间是135~146
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心率主要和年龄、早晨醒来时的心率有关。你可以按照卡氏公式计算一下自己的运动心率区间。
运动时让心率保持在合适的区间(借助于运动手环),再加上以时间或距离为基准的运动计划,就能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良好的运动效果,以及远离运动后的并发症(膝盖磨损 半月板损伤 肌肉长期酸痛 昏昏欲睡……)
运动的分寸:95%舒适度+5%挑战
根据心率水平设置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
重视运动时的动态心率,我们会爱上运动
Part4-拳头收回来,才能更有力的打出去
会运动也要会休息
当我们持续、规律地运动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我们的身体机能不会逐步上升,反而可能逐步下降,
其表现有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训练时兴奋度不足、运动表现下降、性欲下降、睡眠质量差。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科普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知“运动君”
运动前做做热身,
运动后做做拉伸,
运动强度要适宜
循序渐进巧搭配
运动搭上好作息
远离运动并发症
我们一起爱运动
期待大家都能够通过以上的介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也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运动健身,均能在人生的多场“战役”中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