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曾有人推荐此书,我没放心上;此后,也略听闻其名,依然不为所动;
今日拜读,却兴奋异常,一种停不下来的节奏。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用13个小时, 我终于把厚厚的此书看完。
故事越往后越精彩,越让人迫不及待看到尾,到了后期,我都是早晚出行车上看,回到家啥也没做还在看。除了上班不能看,我的碎片时间都用在了看此书上。
能如此沉迷,只因被曾国藩的故事所感动,一个近代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个比常人都笨拙之人,却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且历经三代王朝而不倒,其为人处事着实令人折服!
能如常沉迷,只因此书真真是个宝典,从曾国藩身上,不仅学到修身之道,职场之道,还有上下属及同僚亲友间的相处之道……
修身之道反思为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曾国藩是把反省反思做到了极致。也正是这种反思,让他不断精进自己,从笨拙之人,逐渐成为圣人。
曾国藩的笨,曾经还传出个笑话:少年国藩在家里挑灯夜读,一小偷欲潜入偷盗。见他还在用功背书,遂躲房梁上,打算等他睡着后出来行窃。怎知,少年国藩实在是太笨了,书从上半夜背到下半夜都坑坑巴巴硬是没背出来,这小偷都睡了2回觉了,听几遍自己都能背了,但国藩背了那么久却没能背下,小偷实在是被他给蠢哭了。受不了,遂跑出来在国藩面前一口气背诵起来,罢了,瞄了国藩一眼后佛袖而去,留下国藩一人目瞪口呆。
这虽然是个笑话,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曾国藩是比大多数人都笨。
所以,如果没有持续的反思,曾国藩可能会跟他父亲一样,一直考到三四十岁也只能是个秀才。
而转折点是在倒数第二次考秀才的时候。跟以往一样,那次他依然落榜了,按理说他没考上秀才也正常,可偏偏那次,他还落入了黑名单,被公布出来说他文笔不通!曾国藩是好胜的,他实在受不了被天下考生耻笑,回家后,他硬是闭门几天,不吃不喝。他把自己历年的试卷跟其他优秀考生的试卷拿出来对比,发现自己实在是肤浅,道理阐述不够深刻。自此之后,他开始刻意的模仿与学习,这才让他后面的考举之路越走越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曾国藩已经习惯了每天写反思日记。起初以流水账为主,后来经老师点拨,变成了记录事件,关键话语和关键人物的日记。每次写完,他还拿给他的弟弟和朋友们看,请他们帮忙监督,提意见等。
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的改变,为曾国藩以后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与人相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反思
反思让曾国藩改变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咸丰皇帝请名则守孝在家,实则被解除兵权的曾国藩再次出山的那一次。在咸丰命曾国藩出山之前,他其实已经在家呆了2年。这两年,他日思夜想,反反复复在回顾自己这么多年来,为朝廷为清政府做过的事,自己这么一忠臣,一心一意为国,既有苦劳更有功劳,为什么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皇上的肯定?
他在日记中反思到:
“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他翻阅旧日信稿,发现了当日武昌告急时,他请求骆秉章发兵援救的一封信。写这封信时,他觉得字字有理有据,今天读来,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信中称湖南湖北“唇齿利害之间,此不待智者而知也”,不仅没有一点儿商量的口气,而且还略带嘲讽之意,仍是一副舍我其谁、比谁都高明的架势。”最后,他决定,致信各位好友,请大家帮他总结经验教训。
当阅读完好友来信,反复回忆既往,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是弱者。然而,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大柔至柔,至刚无刚”
终于,正式出山后,曾国藩变了,变得让朋友们都不认识了,出山后的他和气,谦虚,周到。曾经做事的直来直往,不屑于讲求虚文俗套的他变得更适应官场,更能包容同僚。对皇上,他也不再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
坚毅不拔终成伟业
曾国藩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所经历的挫折就犹如唐三藏西天取经般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也许是因为农民出身,考秀才也受过不少挫折,所以他练就了很高的逆商,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直面困难的。
可是你知道吗?如此坚毅之人,竟然试过三番五次要自杀。如果不是因为同僚下属们及时出手相救,怕是没有后来这圣人了。
记得看到曾国藩自杀的那一篇,我感动不已。
当时为了救大清皇朝,曾国藩秘密练兵,在受尽了屈辱,没经费的情况下,他都默默的挺下来了。后来皇上三番五次令他出兵救援,甚至是他的恩师,好友深陷危难请他出兵时,他都拒绝了。只是因为时机未到,要以大局为重。你能想象得到他有多么的煎熬吗?他一个人忍辱负重,被整朝人民所误解,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只是因为,他深刻的知道,练兵不易,如果没有十足的胜算,只会白白牺牲。
好不容易,所练的水师和陆军都成熟了。守城的小兵又传来利好的消息,他才兴冲冲的带着一支军队开始了他的首战。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此,所以,不成功便成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小兵的判断失误,首战大败。曾国藩憋着一肚子的屈辱,随着那次的战败一下像是被点燃了,终于,心底最后一道防线也崩塌,他投河自尽了。看到这里,不自觉的鼻子一阵酸楚。
自杀多次,多次被救,曾国藩依然不死心。(就连死都这么坚定不移)
有一天在家里,他刚写好遗嘱又准备寻死时,捷报到了。他的爱将,带领的另一支湘军在另一边大获全胜。前一刻还在为曾国藩捏一把汗,这一刻终于宽心了,太振奋人心了!
终于,曾国藩凭借着这一次的胜利,为自己一血耻辱,扬眉吐气成为了两广总督……
修身反思是基础,坚毅不拔成伟业!
这就是曾国藩这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H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