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2岁,家里的远方亲戚抱着孩子从京郊来家里玩,论辈分,我还要叫那孩子一声大爷。
为了招呼他们,家里的大人把我的玩具悉数拿了出来给这个孩子玩,那会儿很流行铁甲小宝,他看上了一个我缠着妈妈要了两个月才给买的卡布达巨人,那是我最心爱的玩具。
临走的时候,他死死的抓着玩具不放手,我就看着家人替我做主把玩具送给了他,我承认我很没出息,他们走后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家里人觉得我小气。
我问爸爸:“为什么他要你们就给?”
爸爸说:“他不是比你小吗?你就让着他点。”
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一进门就说:“还没到车站呢,玩具的胳膊就被掰断了。”
...
虽然最后家里给了我足够再买一个玩具的钱,可是也买不到我最开始的那个卡布达巨人了,因为那件事情,让我心痛了好久。
讲真,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鼻子还是酸酸的,为什么家长们总是要舍弃自己孩子的开心去博取别家孩子开心呢?况且还是一个很久都不会联系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到底是因为家长们好强,还是故意去讨好别人的虚荣心作祟?这么说家人确实刻薄了些,不过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更好的理由能解释这件事情。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熊孩子观展手撕玻璃艺术品,好好的“天使”被弄成了“折“》
这件叫《折》的作品,一开始的名字是叫《天使在等待》。这件作品非常精致,制作工艺复杂,艺术家历时27个月,为刚出生的女儿所做。
监控录像里拍到了家长不去制止反而用手机拍摄孩子任意毁坏展品的一幕。
我仿佛听到了艺术家看到监控时心碎的声音,那种感觉就像看到邻居默许他的孩子去伤害自己的孩子一样,最终艺术家只能将展品改名为《折》,继续展出,并且在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
他们总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讲道理,年纪小不等于不懂事,孩子犯错时更多的也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依样画葫芦,为什么很多小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会骂脏话?家长们难道就不该负这个责任吗?
下午在知乎看到了一个关于家教的故事:
前段时间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家的7岁左右小女孩来我家玩,夫妻本身的素质没的说。但因为家长要聊天谈事,没法陪小孩,我也在厨房忙着端茶倒水没法陪小孩,妈妈就和小女孩说:去阿姨房间里看看,有什么好玩的都可以玩哈~
对,没错,阿姨就是我。我屋里也没啥了,就是一堆毛绒玩具。小女孩就去了,说实话我心里有点忐忑,好怕她给我弄乱了啊。
倒完茶我就去我屋那边看,结果看到小女孩站在门口没进去,看到我过来,转身说:阿姨你玩具真多。
我问她咋不进去,她说:这是你的房间,我不知道能不能进去。我带她进去以后,她小心翼翼地问:这些我都可以玩吗?
我索性把所有毛绒玩具搬到客厅地毯上,说要不然我们在这里玩。然后她眼睛亮晶晶的,跟我说谢谢。全程大人们都在聊天,她一直没打扰。看得出她对其中几个玩具爱不释手,坐在地毯上过家家,特别有母性地呵护着。
她家临走的时候,我已经觉得很喜欢她了,就想干脆把她特喜欢的送给她好了。然后就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啊?(因为这句礼貌的问,我后来还得到我妈的表扬--以前我可是坚决不许别人拿的)。
她眼睛直愣愣地看着自己喜欢的那个,说:我喜欢那个。可是其他的也都很可爱。
我想:坏菜了,别是都想要吧。然后我妈在旁边说:那XX就把这个带走吧!
小姑娘父母说:XX该说什么?(意思说谢谢,父母没推辞大概因为那真的是一个很旧很普通的玩具)
小姑娘想了一下说:可是这个是阿姨的,我不要了。我还是下次再来玩儿吧。谢谢奶奶,谢谢阿姨。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简直就是不可能?说难听点,现在很多做大人的都不如文中的小女孩。其实,教养本身就是对天性的压制,如果人的天性是占有、掠夺和贪婪,教养就是付出,施舍和克制。
如果想知道一个孩子未来的教养怎样,看看孩子上两代基本就能猜到了。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对甚至更多的熊家长,没家教是一家人的事情,他们用他们病态的三观来爱孩子,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人道毁灭。
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孩子几乎都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基本处于有人生没人教的状态,老人带的直接性的后果就是过度溺爱,造成了一群非常自我的留守儿童,他们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长此以往,孩子们越来越多欲望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就像2014年5月25日北京奶西村少年暴力事件,家长们的外出务工,反而搁置了对孩子的教育,最终害人害己。
教育永远都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目前最需要教育的是家长和教育本身,而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