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越享生活馆
Part1 关键词:适合、适时、适应
马云“你是什么年龄,就应该去做什么事”但值得所有人深思。短短几句话,道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你是什么年龄,就应该去做什么事。” 道理并不深奥,但值得所有人深思。
01、在20岁以前,做一个好学生。
我大一那年,做了几份兼职,忙得不得了,钱没赚到,期末考试却开红灯。我一位老师,一名大学教授,她有一天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读书。你要记得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那时候,我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觉得读书没有用,专业不喜欢,同时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担心与社会脱节。
毕业后很多年,一直后悔大学时没有认真读好专业,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后来还意识到,认真学习,除了提高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自己专注的态度,如今互联网时代,坚持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在读书期间好好学习,真的很重要。
02、25岁上下的年纪,不要害怕犯错。
“25岁,不要担心。任何失误,都是一次属于你自己的收入。”没有人喜欢犯错。我曾经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无数次实践说明,正确面对失败,恰恰是我们积累经验最宝贵的方法。25岁,刚步入职场不久,如何能够快速地累积经验?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敢于试错。摔倒了,才能告诉自己下次不要这么做。掉坑了,才会提醒自己下次要绕道走开。想要确保安全,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因此,一旦我找出我错在哪里,我就能学习如何变得更有效。我认识到,与自身的问题、错误、 缺点进行斗争是一种让我变得强大的训练。
如果你想更成功,就应该学会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错误和失败。你要知道,每一次失败,对你而言,都是一种经验累积,这些都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03、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
马云在视频里说: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去一家小公司,通常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很好地学习过程,你是一台大机器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呆在一个小公司,你学习热情,学习梦想,学习怎么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
因此,在30以前,不在于你去哪一家公司,而在于跟了哪个老板。可是弊端如马云所说,大公司组织配备齐全,每个人都只负责一小部分,也就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很多人在看似舒适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磨着时间,年龄在增长,但经验却没有积累,渐渐地就失去了竞争力。
所以,对于每一个追求成长的人来说,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对一个老板。这个老板可以培养你,也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果老板成功,那你就能水涨船高;如果不能,他所教会你的能力,也能给你的一生带来正面影响。
1999年3月,马云凑够50万元,开始了阿里巴巴创业生涯。那时的阿里巴巴绝对是小公司,模式不清晰,看不清前景。而当时就有18人跟随马云。4月,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当即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这就是跟对人的力量。
所以,对于年轻人,不要在乎公司的大小,也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关键是找到一个值得追随的人,让这个人赋能你,给你足够大的舞台共同起舞。
04、30-40岁,为自己工作。
30岁-40岁是事业打拼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经验累积格外重要。前不久和一位馆员吃饭。她对我说,这几年都在混日子。
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公司整体业绩不好,再怎么做也不会加多少工资。付出和所得不对等,与其努力不如让自己舒服点。
混日子最对不起的人是谁?是公司吗?不是。是自己。时间转瞬即逝,最应该打拼事业的年龄,却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荒废岁月,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为自己工作,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当你不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聚焦在如何提升自己能力上,你就会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会想:如果我未来想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还会得罪这位客户吗?如果再不改变,我的业务将跟不上发展,我是否应该采取行动?
几乎所有在职场走到金字塔尖位置,或者职场转型创业成功的人,都拥有为自己工作的思维。常年累积下来,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05、40岁之后,你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接触了很多40岁以上的人,除了少部分成功人士以外,多数人活得都很迷茫。人到中年,年龄和体力不再有优势,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也正是在花钱的时候。
如果事业和财富积累不到一个台阶,就会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这种危机不但来自职场,也来自家庭。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请不要停下你努力的步伐。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书籍
Part2 ✨ 每日复盘、不断精进 ✨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越越安。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红心,即可收藏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