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是腊八节,一早就收到集团内刊发来的稿费,真的太开心了。
文字不曾辜负我。回首这半生,受益于文字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早在少年时代,读技校时期,我就开始尝试写稿投稿,并时常去县报社领稿费,一时风光无限,成了师生们眼中的校园才子。
也许是少年得志,助长了我更高的梦想与追求。我那时在校图书馆读的尽是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渴望成为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雨果、曹雪芹、巴金、沈从文等文学巨匠。
在技校的同窗们尚在校园里碌碌无为,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已确定人生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为此,我不惜大量地阅读与练笔。不限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大胆地写,勇敢地尝试。
为此,那时在乡村学校教书的哥哥,专门给我购买大号的记事本,上面被我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练笔,练笔,再练笔,让我与梦想一步一步更接近了一些。
技校毕业后,那时的工作,已不包分配了。技校招生办江主任亲自为我联系工作单位,我曾到县电视台应聘,虽然因专业不对口,最终未能进县广电局,但江主任惜才爱才之心,让我至今满怀感激。
后来,我被县里一家纺织企业录取,工作之余,很快发挥自己的专长,办车间文化墙报,厂部文化宣传栏。我的投稿一直位居厂区各通讯员之首。公司董事长很重视文化宣传,稿费相当可观。那时我的月工资320元,而稿费经常会拿到150元左右。公司的厂长月薪是550元,副厂长500元。二十出头的我,工资已接近副厂长。后来,我被调入公司生产部办公室担任生产计划与调度员,并协助厂长办公室做文化宣传。
几年后,我决定离开公司南下深圳寻求更大发展,公司高层纷纷挽留。董事长说,“小江,你走得太急了,我这个位置本来是留给你们年轻人的,但你们还需要历练,不可能23岁就做董事长!这在整个县工业企业都没有先例。你再考虑一下,公司也需要人才!”
考虑到沿海与内地工资差距太大,同乡们不断鼓励我到深圳去闯荡,我婉拒了高层的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县城。
果然,外面的世界比小县城要精彩更多。在深圳,我头些年,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各类专业,没有时间写作,为此中断了几年。直到2006年,我加入目前工作的集团,公司很重视文化,也重视人才。一刊一报,向我伸出热情的橄榄枝。在这些平台上,我持续发表了许多文章,为所在园区在整个集团赢得了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深圳报业集团的《宝安日报》也常采用我的稿件,让我写作劲头更足了。在简书平台,我的文字常常获得推荐,让我尤为感动。文友们更鼓励我向省刊、国家级报刊投稿。这或许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文字不曾辜负我。许多夜深人静之时,或者闲暇时分,我总在构想,如何把清浅平淡的生活,转化为活色生香的文字。写作,让我学习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在习以为常的每一天里,发现闪亮的不寻常的光芒。写作,更让我成为一个美食家,不仅会做一手好菜,而且很擅长鉴别各类餐厅菜品的优劣,比如,食材搭配、口感层次、色香呈现、火候把握等。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如此,写作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