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的小文,原是想让我看一眼,提提建议。
一个星期后,我才翻出来,改了一点点,录了给小芳同学,请她费心配上好图……
我想我们都是默契的,能看出文字中朴实与令人动容之处,无须多作交待。
果然,小芳知道这是之前写诗的那位,连介绍都不用我介绍。
于是友人又羞又喜 ,以为我走后门,添了麻烦。
只能说敏感的人处处时时如黛玉进贾府,小心翼翼。她的多敏源于健康,她的多敏也源于对一些东西的渴望……
我不想消费别人的隐私,或者以透露别人生活隐痛为自己落笔的源头,但是又难免不会去点及到。
只能劝她,不会给什么人添麻烦,友情其实就是用来相互麻烦的,如果不麻烦了,就说明生疏了、见外了。
况且,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如果可以分享的,就分享一下,又何必想太多呐。
人的记忆不如鱼,七秒都没有,明天别人就会忘了谁是谁,所以,公众号发了就发了,就当给平凡的生活留个纪念。
凡事往好处想。
学校门口多了许多小吃摊,这两天室友回来就有口福,全是她的爱。
我也疑惑怎么会都摆摊摆到这儿了?一位大姐说之前都是在大学城那儿的,最近大学放假了,就挪到这儿来了。
别说,一部分孩子挺开心,跟室友一样。
不过,今天就看到家长群有人问,怎么突然多这么多临时摊点学校也不管?用的小煤气罐多不安全……
终于有个家长没忍住,说真是瞎操心,往前倒五年八年,谁家不是煤气罐?
我想,那些嫌弃小摊贩的家长,一定是开车的,路又窄了些,他们又得发挥高超车技才能移动。
估计呐,他也只能去外地人造景点或是老街,亦或是生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才能知道什么是生活,像这样出门有烟火气的学校,他就不应该送娃来,应该直接送和尚庙尼姑庵做本科生。哈哈
把孩子当动物园的动物养着,把她们所到之处都改成清修场,那些家长才安生。唉
凡事往好处想不行嘛,煤气罐事故毕竟少了又少。
让孩子们出门就看到还有别人家的父母这样为了生活在打拼的真实样子,可以让他们知道两个卖梅花糕的摊点老人,原来是一家人,相互照应出门赚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记得林清玄先生那篇文字里,爸爸告诉他,看到那些人,也要想起他们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子女妻儿,也应该被尊重。没有三百六十行,这日子难道只应该有外卖小哥小姐姐存在?
当然,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小虾米说把她车淘给我,我也是脑补了一堆不好的画面,自己没有胆量接茬儿。
室友说,真不知道你要拿那驾照干嘛?
凡事往好处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