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触动心灵的召唤,一次深刻的社会反思,触及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正义与良知。它提醒我们,法律不只是规则和条文,它关乎人性、关乎下一代、关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第二十条》展现的不仅是银幕上的剧情,更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遭遇。电影中的案件,让我们不禁思考:当我们目睹他人受到欺凌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是勇敢站出来,还是选择避免麻烦,保持沉默?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回避,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因勇敢地站出来反对欺凌而被卷入冲突,结果被错误地判定为故意伤害,这将如何影响你的人生轨迹?如果时光倒流,你是否仍会选择站出来,即使这可能让你陷入困境?或者,你会选择保护自己,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
再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因为制止一场校园霸凌,但对方人多势众,反过来诬陷你的孩子,你该怎么办?作为父母,我们应如何引导他们?是教育孩子勇敢发声反对不公,还是告诉他们为避免麻烦而保持沉默?
如果整个社会在面对别人被欺凌时都选择沉默,如果欺凌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欺凌者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他们的行为会不会变本加厉?这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我们自己或我们所爱的人。想象一下,当你或者你的孩子被霸凌时,眼神中满是恐惧和求助,而围观的人群却选择了沉默,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挣扎和煎熬?
想一想,郝秀萍为什么跳楼,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女人放下狱中的丈夫,年幼的女儿,选择独自去死?如果郝秀萍没被抢救过来,正义会来吗?迟到的正义还有意义吗?
在《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性和社会的复杂面貌。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正当防卫的讨论,而是触及到了每个人对于正义和公平的深刻反思。生活中,与电影情节相似的真实案件并不少见,如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涞源反杀案,以及湖南被霸凌少年遭15人围殴刺伤3人,一审判无罪,检方抗诉两年后撤回最终认定正当防卫……等案件,这些案件一度充满争议,却随着司法的进步和社会的关注,逐渐获得了公正的审理,正当防卫的权利被逐步认可。从新闻报道、指导意见、影视作品等渠道,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司法的逐步完善。然而,还有像邓集礼案这样的案件,仍在等待光明的重新审理。
邓集礼,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自卫反击而被误判,案件存在种种疑点,如关键证据的失踪、事实真相被扭曲、以及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之间界限的模糊……邓集礼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对于法律公正和人权保护的巨大挑战。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明文规定,深入分析了案件的具体情况,为邓集礼的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辩护意见。
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律师是如何论证邓集礼行为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辩护人认为,本案中邓集礼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且不属于防卫过当,具体理由如下:
其一,起因条件:被害人对行为人的不法侵害现实持续存在。因邻里纠纷,邓集桥、邓集𨈘以多欺少,拿砖头殴打邓集礼,邓集礼被打得头破血流,被迫跑回家中,但二人还拿着砖头穷追不舍,跑到邓集礼家中想继续对其进行殴打,危险持续存在,邓集礼被迫防卫。
其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邓集桥、邓集𨈘在看到邓集礼被打得头破血流,已经示弱跑回家中的情况之下,仍然穷追不舍,想继续殴打,不法侵害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前述邓集桥、邓集𨈘二人对邓集礼的扭打行为和拿砖头砸的行为、邓集𨈘用弹簧刀刺伤邓集礼的行为与后续邓集礼持刀刺伤邓集𨈘的行为,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邓集礼在持刀刺伤邓集𨈘前,邓集𨈘和邓集桥还在追着邓集礼准备继续实施伤害行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其三,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邓集桥、邓集𨈘二人看到邓集礼被打伤跑回家中后,还拿砖头穷追不舍,追到邓集礼家,还想对其继续殴打,邓集礼为了保护自己,拿刀还击,在追出家门几米远,追到邓集𨈘,但邓集𨈘拿出弹簧刀刺伤邓集礼的手指头,矛盾升级,邓集礼由于长期被邓集桥欺负,而事发当天邓集𨈘和邓集桥又一起持砖头殴打邓集礼,邓集礼如果不进行防卫行为,可能会被二人继续伤害,为维护自己的人身免受不法侵害,才拿出刀刺上邓集𨈘,而对正处于现实紧迫危险之下的邓集礼而言,无法冷静理智地对危险程度和自己的反击程度进行准确判断,才乱刺到了邓集𨈘的胸口。
其四、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邓集𨈘与邓集桥一起拿砖头砸伤了邓集礼,砸得他头破血流,而且继续拿砖头穷追不舍,想继续殴打。后来追到邓集𨈘,邓集𨈘还拿弹簧刀割伤了邓集礼,邓集𨈘是现实的侵害人,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其五,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邓集桥、邓集𨈘二人持砖头砸伤了邓集礼的头部,在邓集礼被砸伤后还继续拿砖头追着邓集礼,且邓集𨈘还带了弹簧刀,用刀割伤了邓集礼,邓集𨈘拿砖头、弹簧刀对邓集礼实施不法侵害,从普通大众的常识常理判断,砖头、弹簧刀都有可能致人重伤、死亡,邓集𨈘的暴力行为已经达到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因此,邓集礼的防卫行为属于针对严重暴力犯罪的特殊防卫,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因此,邓集礼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不负刑事责任。
在邓集礼案中,该辩护意见未获采纳,部分原因在于关键证据神秘失踪,导致缺乏物质证据支撑。邓集礼案没有任何物证,所有的现场勘查报告和关键资料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充满矛盾和虚构内容的证人证言,不在现场的人竟被当作关键目击证人,明明是一次只有几分钟的短暂冲突,被人为改编成前后相隔几十分钟的两次分开事件,误导了办案人员的判断。
做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可能难以明确界定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伤害之间的界线,但事实的真相永远是明确且不容置疑的。在庭审时,邓集礼说“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刑期,我都认罪认罚,但不能接受被歪曲的事实。”反映了他对真相的坚持,激发了我为他申冤的决心,很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们支持的所有人。
目前,邓集礼案已引起政府的注意,并且已经启动调查。我们期待找回那些失踪的关键证据,以便揭示真相。我们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努力,邓集礼案终将得到公正的审理。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一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则是污染了整个水源。” 纠正错误,便是治理这一源头。
《第二十条》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像一束光,照亮了社会阴暗的角落,也照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让我们不仅仅是电影的观众,更是这个社会正义进步的参与者。当他人遭受欺凌,我们是否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当面对不公时,我们是否不再袖手旁观;当他人陷入困境,我们是否伸出援手?当我们自己遇到难题,我们是否有底气进行正当防卫?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勇敢地站出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充满爱与理解的社会。
邓红娟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