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写法就像一个侧头跪坐的人,一只手放在右耳旁边, 正在认真的倾听的模样,人形的头部特意突出了耳朵的形状 ,另外有三条小横线表现声音传到了耳朵里。因此 ,“闻”的本义是“倾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篆则重新造了“闻”字,从象形字成为了一个“从耳从门”的会意字:看起来是一只耳正贴在门缝中间认真的在听。楷书根据小篆就写成“聞”。遵循简化规则,简体为“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孟子》曰:“君子远庖厨”,是因为君子“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里 ,“闻” 字解释为听见。有一些词,比如“喜闻乐见”、“听闻”、“风闻”、“耳闻”,都做“听见”解;而“奇闻异事”、“新闻”中的“闻” 是听到的事情的意思;“闻”还可以做动词,是用鼻子嗅味道的意思。“闻香识女人”的“闻”就是这个意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汉语中,“闻”和“听”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多不同,“听”只是一种行为动作,而“闻”却是听的结果,还有听到和听见的作用。“听而不闻”一词中,明显显示了两个字的区别。
甲骨文的“听”字,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这是一个会意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说文》释为:“听 ,聆也。”《论语·公治长》中:“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聆听别人诉说。还引申出“任凭,随其自然”的意思,如“悉听尊便”。近代“听”字还成为英语tin的音译字,称指装食品 ,香烟的铁筒。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