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作为一名妈妈和女儿双重身份的四十有余的大妈对电影中的笑点和泪点全部击中,有哭有笑,总之是眼泪鼻涕湿透了口罩。
除了感受到母女情深,影片还让我回忆了小时候在莱芜十七号生活的一段时光。一看到胜利化工厂,我就想到了十一岁之前生活过的莱芜高庄镇老君堂的莱芜汽车修制厂。当时我们厂是“小三线”保密单位,通讯地址是莱芜十七号信箱,专门给大半挂车生产车厢。虽然是工厂,但是有生活区,公寓楼、单身楼、子弟学校、医院、食堂、小卖部、大礼堂、篮球场、洗澡堂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除了买衣服逛商场要坐班车到莱芜百货大楼,其他全部能解决。
看到胜利化工厂的食堂我就想到每天放学拿着饭票到食堂买馒头的场景。因为厂里大多数都是双职工,爸妈下班回来炒菜,孩子们就约着一起去食堂买馒头,一路边玩边走,到家正好菜炒好上桌。宿舍区分西山楼房和东山平房,食堂在中间,我家在西山住二楼。
厂领导非常重视职工的娱乐生活,每周三都要在礼堂放电影,晚饭孩子们匆匆吃完就去礼堂给大人们占座,我们从来不用电影票。每年的元旦厂里统一组织文艺汇演,跟胜利化工厂组织形式差不多。各个车间要专门组织排练节目,我们子弟学校也会专门排几个节目,孩子和大人一起庆祝节日。演出完还要给节目评奖,看到李焕英打排球发茶缸子就觉得奖品很好时,我想胜利化工厂比莱芜十七号差远了,我因为参加学校的节目曾经给家里拿回去大脸盆、枕巾、毛巾被等奖品。到现在妈妈还记得哪些是我学习的奖品,哪些是演节目的奖品,可见厂领导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对我们子弟学校投入很多。
影片中是1981年的胜利化工厂,我的记忆是1978年到1989年的莱芜汽车修制厂,离开那里已经三十余年,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在那个小山沟里度过,有机会一定再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