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方鸿渐思春心切,来找苏文纨玩。运气好的爆棚,他在苏家遇到了自己的一生至爱唐晓芙。虽然这段爱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没等到进入围城就中途夭折。感兴趣的童鞋看我上篇文章。
方鸿渐正对了唐晓芙大力卖弄口才呢,这时候进来一个近三十岁,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人。
苏文纨说:我给你们介绍:方鸿渐,赵辛楣。
赵辛楣神气活现地,对方鸿渐爱答不理,苏小姐看不下眼,告诉方鸿渐:赵辛楣和她家是世交,美国留学生,本在外交公署当处长,因病未随机关内迁,如今在华美新闻社做政治编辑(赵辛楣得了什么病,我们后边解释)。
今天我们来八八赵辛楣。
有人说,在《围城》里,赵辛楣虽热心做官,但本质上善良、真诚、热情,能干……他像一位大侠,行侠仗义,助人为乐。
01 赵辛楣是一位大侠
赵辛楣的父亲和苏文纨的父亲以前是同僚,两家的孩子从小在一起玩。在娘肚里他就比别人长得大,让人以为他妈怀的是双胞胎。
四五岁时身体长大得像七八岁……就可惜身大而心不大,像个空心大萝卜。
他和苏小姐兄妹们游戏“官打捉贼”,苏小姐和她现在已出嫁的姐姐,女孩子们跑不快,拈着“贼”也硬要做“官”或“打”。
苏小姐哥哥做了“贼”要抗不受捕,只有他是乖乖挨“打”的好“贼”。
赵辛楣这个“空心大萝卜”天性良善,没有什么坏心眼,孩子气十足,所以才会那么傻乎乎地遵守游戏规则。
与他相比,苏小姐兄妹就很有心机了。这一家子从小就是想方设法占人便宜,再怎么要好,一起玩,也只能是自己赚便宜,别人倒霉,反正自己不能吃亏。
赵辛楣从小就是这么一个性格。见了方鸿渐后,在苏文纨的挑拨下,一开始把方鸿渐当做假想敌,其实两人之间并无你死我活的仇恨。
在苏文纨向方鸿渐求婚不成迅速嫁曹元朗后,赵辛楣称呼方鸿渐“同情兄”,两人一笑泯恩仇,反而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两只一起去三闾大学,一路同甘共苦,对彼此有了深入了解,虽非刎颈之交,也算路久见人心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赵辛楣久已混迹官场,而且不断高升,虽不是方鸿渐那样的浪漫情种,但也绝不是张吉民那样的俗物、王尔恺那样的政客官迷、高松年李梅亭顾尔谦之类没人味的东西。
换一句话说,赵辛楣喜欢做官,在官场如鱼得水,但到底不失政治家的本色,还有人情味。
在三闾大学,赵辛嵋说:政客玩的把戏,我全懂全会。
方鸿渐说:真叫你抹杀良心去干,你才不肯呢。
小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赵辛嵋还不是圣人,还可以做朋友。
他有良心。
赵辛楣因为惹了汪太太连夜从三闾大学逃走,去了重庆。而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后也离开了湖南。
赵方二人有机会在香港相聚吃饭。
聚餐前,赵辛楣劝方鸿渐在香港登报结婚,尽量俭省;怕老友回上海后工作难找,又推荐报馆职位给方鸿渐。
又怕结婚钱不够用,拿钱给他。
给钱的时候,方鸿渐起初是拒绝的。
赵辛楣说:我劝你别推,假使我也结了婚,那时候,要借钱给朋友都没有自由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方鸿渐感动得眼睛一阵潮润,因为赵辛楣善良、体贴,真心为朋友着想,给他的帮助无微不至且不带条件、不求回报。
这大概是方鸿渐唯一一次真心感动吧。
赵辛楣是个可信赖的人,不仅是对朋友。
他受同事之托,带其女儿孙柔嘉去三闾大学谋得助教一职,并加以照顾。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他一直念念不忘,在仓促逃离三闾大学时,他还嘱托方鸿渐暑假回家,一定带了孙小姐回去交给她父亲。
他果然配得上大侠的称号。
王蒙曾经说过: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这就是赵辛楣。
对朋友,对同事,他都是那么周到。
02 底色是个政治家
赵辛楣善良、脾气好,头脑却并不因此而坏。
十三四岁时,他父亲带他去算命相面,有名的女相士称赞他:
火星方,土形厚,木生高,牛眼,狮鼻,棋子耳,四字口,是南方官宦之相,将来名位非凡,远在老子之上。
从此他自以为政治家。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长大后又去了美国留学。父辈官僚眼光的熏陶加上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精神的培养使他的思考与行事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方鸿渐一行五人马上到达三闾大学时,他和赵辛楣之间有一场对话:
方鸿渐:我问你,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
赵辛楣: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一直以来,很多人以赵辛楣这个论断评价方鸿渐是拙于用世。
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此?
也许吧。
不过,张爱玲说过:我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方鸿渐恰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是普普通通的你我他。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无用之人,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有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这个谁都否认不了。
对赵辛楣来说,从政做官是他的理想,是他心心念念的事。
甚至他去三间大学教书,也不仅仅是教书。
他这样说的:干政治的人先去教书,一可以把握青年心理;二来可以训练自己的干部人才。
到了三闾大学后,有一天,一众教师受邀去汪处厚家做客。大家都夸耀自己战前的房子多大多豪华;赵辛楣住在租界里,不能变房子的戏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怅从前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说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
总之,他是这样建构想像自己的人生图景的:做官,生命不息,做官不止。
为了实现这个人生蓝图,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服从这个目标,当然包括恋爱、结婚对象的选择。
03 结婚对象的选择
赵辛楣因为惹了汪太太连夜从三闾大学逃走,去了重庆,进了国防委员会任职。
后来,赵方二人在香港相聚吃饭,席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谈话。
赵辛楣郑重地拿出未婚妻的相片,对方鸿渐说:她父亲是先父的一位四川朋友,这次我去,最初就住在他家里。这孩子赶时髦大学选了电机工程专业,结果没想到这么难,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不念书了,愿意跟我结婚了。
女孩也是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跟赵父也是朋友,。
赵辛楣国防委员会的职位估计也是未婚妻的父亲为他谋的、作为女儿的一份嫁妆,单凭他孤身一人也不一定能得到。
赵辛楣是有目标的人,他的爱情从来不会随随便便施与谁。
他的底色是政治家,他的爱情、婚姻对象的选择也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小时候他就偷偷喜欢苏文纨。有一年,苏小姐生病危急。
他听父亲说:文纨的病一定会好,她是官太太的命,该有二十五年“帮夫运”呢。
这话被他听到了,他武断苏小姐命里该帮助的丈夫,就是自己,因为女相士说自己家要做官的。
看来,赵辛楣对苏文纵的喜欢个追求跟自己对官运的信仰分不开。
苏文纨博士毕业回国后,赵辛楣想把儿时的友谊重新温起,时机成熟再求婚。
只可惜苏文纨不喜欢他。刚回国就和他的上司王尔恺打得火热。
后来,唐小姐告诉方鸿渐:王尔恺跟表伯有往来,还是赵辛媚的上司,家里有太太。可是去年表姐回国,他就讨好个不休不歇,气得赵辛媚人都瘦了。论理,肚子里有大气,应该人膨胀得胖些,你说对不对?后来行政机关搬进内地,他做官心热,才撇下表姐也到里头去了。赵辛媚不肯到内地,也是这个缘故。
赵辛楣的“病”不是流行性感冒或浅表性胃炎,而是心病:上司跟自己争一个女人,怎么办?跟上司斗,肯定没好气受;成全上司,又不甘心;下下之计,又不能怒发冲冠为红颜而辞职。
苏文纨确实是极品绿茶,对男人是来者不拒,跟有妇之夫眉来眼去,估计是想做个成年男性杀手,所有她才会郑重收藏王尔恺为她录诗的扇子。
她甚至连小男孩也不放过。在船上听了孙太太恭维,就改变“最不喜欢小孩子”的态度,说: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
后来这个小孩子借曹元朗重现在苏文纨身边,苏文纵还真就嫁给了他。
此时,方鸿渐已成了赵辛嵋的“同情兄”,赵辛楣关切地说:鸿渐兄,你瘦得多了。
要知道,他也因情瘦过呀,亲身体验过,这句关切发自肺腑。
这里简单插播一句,苏文纨为什么不喜欢赵辛楣?
一句话,赵辛楣给苏文纨带来无限的痛苦。
这痛苦恰如苏文纨本人带给方鸿渐的。哈哈。
人世间就是如此,你让我痛苦,我让他痛苦,如此生命不息,痛苦不止。哈哈~
言归正传。苏文纨不喜欢赵辛楣原因有下面几条:
其一,赵辛楣不会哄女孩子。
小说中写道:赵辛楣擅长用外国话演说,响亮流利的美国话像天心里转滚的雷,擦了油,打上蜡,一滑就是半个上空。演讲站在台上,居高临下,求婚是矮着身子,仰面恳请,可惜苏小姐不是听众,他有本领使不出来。
赵辛楣不会求爱。他的底色是政治家,适合于当众演讲,但对如何打动女孩子这门艺术毫无研究。
苏文纨问他战事近况,他便背诵刚做好的一篇社论。
这是人话吗?
苏文纨:他三天两天写信给我,信上的话我也不必说,可是每封信都说他失眠,看了讨厌!谁叫他失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医生!
天天失眠直播,也让苏文纨想吐呀。
臣妾实在受不了呀。
老赵啊,在演讲与做社论之余,为什么不买本《情书大全》《哄女孩子的十二招式》,好好揣摩女孩心思,学学情话表达,多研究下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女人可比政治难对付多了。
“同情兄”方鸿渐说得好: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
说起围城那句法国话时,苏文纨特意加问:鸿渐,是不是?不问赵辛楣。
但赵辛楣凑上去拍马屁说:这不用问,你还会错么!
马屁拍得和官场吹捧上司一样过于斩钉截铁。一点不婉转,不具美感。
其二,竞争对手太强。曹元朗是个诗人,懂诗,而苏文纨是个诗歌评论家,两人有共同语言。
而且曹懂女人,求婚仪式颇有创意:
求婚时一副怪可怜的样子,忽然把一个丝绒盒子塞在苏小姐手里,神色仓皇地跑了,盒子里盘一条金挂链,压着一封信,说最初他恨我,怕我,可是现在——
这套台词包括肢体语言富有戏剧性,比赵辛楣的失眠直播强多了,曹元朗对女人心理确有心思。也难怪赵辛楣会失败,本身弱还不说,对手太强大。
其三,苏文纨追方鸿渐失败后如果嫁赵辛楣,似乎有求于赵,这也是苏文纨不能忍受的。
其四,曹家不比赵家差。
……
言归正传,赵辛楣上台~
赵辛楣喜欢苏小姐,最终选择学电机工程的未婚妻,但绝不会喜欢孙柔嘉。
第一次赵辛楣在饭店宴请要同去三闾大学的诸位同仁时,孙柔嘉也来了。她喊赵辛楣“赵叔叔”,赵辛楣连连摆手,说千万不要这么叫。
对此方鸿渐心中暗笑。他以为赵辛楣不让孙柔嘉这么喊她,是想有朝一日把孙柔嘉变成wife。
但是,赵辛楣后来跟方鸿渐解释说:她是外国语文系,我是政治系,将来到了学校,她是旁人的office wife,跟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上去是因为院系不同而阻碍了爱情的发生,但这并非“道”的含义。
比起学电机工程的女孩,孙柔嘉是大学毕业生,但赵辛楣从骨子里就没瞧上她,因为二者的家境差太远了,根本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在香港吃饭的时候,赵辛楣力劝方鸿渐在香港尽快结婚,理由就是回家结婚开销太大:
孙家的景况,我知道的,你老太爷手里也未必宽裕,可省为什么不省?
后来方鸿渐到了岳父家,发现岳父是个无用之人,在报馆里当会计主任,毫无金钱和势力,何况还重男轻女,更不可能为他们夫妻破费。
赵辛楣怎么会追求这种平民之家的女儿?因此他一开始就不可能喜欢孙柔嘉。
在吉安挨饿的时候,鸿渐饿得睡不熟……才领略出法国人所谓“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还不够亲切。
而赵辛楣做梦在都会饭店吃中饭,点了汉堡牛排和柠檬甜点。
方鸿渐饿的时候想的是面包,而赵辛楣想的是牛排。小说没写孙柔嘉想的是什么,但肯定不会是牛排。
或许,孙柔嘉的父亲把她托付给赵辛楣同去三闾大学可能在心里打过小九九,但孙柔嘉早就感觉到自己和赵辛楣不是一路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赵辛楣第一次请吃饭时,她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性格内向是一方面,估计还是她第一次来这种高档餐厅,穿戴不时髦,举手投足不习惯,怕出丑丢脸。
在香港吃饭时,赵辛楣也邀请了孙柔嘉。
她不去,对方鸿渐说:他请客的馆子准阔得很,我衣服都没有,去了丢脸。
赵辛楣目标太清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生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走去。所以他打死他都不会喜欢孙柔嘉。
有没有例外呢?
他和三闾大学的汪太太是怎么回事呢?
04 写在最后
赵辛楣的人生一直四平八稳,他想做官,他爱做官,他也能做官,而且做得很好。
在爱情、婚姻方面他也一直按照有助于自己的官运出发,从不旁枝逸出。
对他来说,人生唯一的一次失控,是在三闾大学,他遇见汪太太。
汪太太身上有一种说不清的气质,跟苏文纨有点像。
鸿渐看出赵辛楣“对汪太太有点儿迷”,劝他少去,莫要情感爆发,弄得不可收拾。
赵辛楣心里明白,却难耐春假里的寂寞无聊,还是去找汪太太,结果就被高松年、汪处厚逮个正着。
最终只能连夜逃走。
大家还记得当初方鸿渐去找苏文纨,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
方鸿渐“穷极无聊”“把恋爱当儿戏”?
可是一向稳当的赵辛楣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人性之幽微复杂,有时连我们自己也搞不明白。
很多时候都是旁观者清。
赵辛楣看孙柔嘉刁滑得很,像条大鲸鱼张开了口,要吞掉方鸿渐。
方鸿渐明白赵辛楣对未婚妻也并非热烈的爱,还没有完全放下苏文纨,所以要时刻拿未婚妻的相片做护身法宝。
赵方两人在香港分手之后,方鸿渐与孙柔嘉回到了上海,小两口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经常吵吵闹闹;而赵辛楣远在四川结了婚,也许会上演另一出围城的好戏。
人生处处是围城,围城并不可怕,爱情围城,婚姻围城,职业围城,学业围城,出城,进城,如此周而复始,如此螺旋上升,我们也慢慢成熟起来。
七夕节马上要到了,愿你在这个炎热的节日里,收获一抹清凉,也愿你守住自己的爱情,年年月月岁岁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