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13是大伯和娘的生日。
娘比大伯大三岁,可能是在那个年代信奉的就是女大三,抱金砖吧!同月同日,这已经非常巧了,对吧?
家里很热闹,姐姐,小哥小姐(嫂子)还有一群小萝卜头都聚集在一起,只有我们一家还有大哥大姐(嫂子)因为距离太远,可惜没有到场!
娘,不是妈妈,是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爸爸的嫂子!
但是从小,我就喜欢和她一起!因为她从来不发脾气,从来不!
不仅如此,年轻时候的娘,厨艺在我们当地都是有名的。上下几个村庄里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再加上她是那种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会认认真真做好的那种类型啊人,所以凡是定好日子的喜事,东家会提前很久向娘打招呼,让她到时候务必过去帮忙!
所以小时候的我,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屁颠屁颠跟着她,因为跟着娘,有肉吃!厨房掌厨的小跟班,东家怎么会怠慢,那只会有啥新鲜出锅的先给我盛一些,让我先尝尝!所以在那个清苦年代,我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而娘总是一边忙着,一边一脸溺爱滴看着我吃的满嘴满脸!
在我的记忆力,妈妈身体一直不好,一直走在去外地求医的路上,不出去求医的时候妈妈会在娘家住很长时间,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和娘一起!
所以小时候的我,分不清娘是不是就是我的妈的妈,反正跟着哥哥姐姐叫,他们叫什么我就叫什么!有时候亲戚们来了也会好奇,都以为我是娘的孩子!
妈妈比较严厉,所以从小和妈妈不是特别亲,娘就不一样,记得我都挺大的了,娘还背着我上山摘桑叶喂秋蚕(那个时候一年可以喂两个季节的蚕,春天一次,秋天一次!)她用丝带子把我捆绑在身上,为了方便她解放双手的时候我不会从她身上掉下来!
为了不让虫子咬到我,很多时候在我身上披一件大人的衣服,然后用一个树枝把准备采摘的那棵桑树抽打一下,让上面的小虫子飞走外过去!
而我很多时候安心滴,舒适滴在娘的背上睡着了!
现在想想,那真是溺爱!如果现在我家两个孩子的其中一个让我背着她做事,我肯定是一顿暴揍!更何况还是是爬山做事,那直接是哪里凉快滚哪里去!
后来上学了,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去了舅舅家,虽然不是太远,但是不可能每天回家,一个周末回家一次。
每次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去娘家找她,第一句话就是:娘,我饿!然后就看她在家里某个秘密地方给我找一些小零食,比如炒的黄豆,花生米,南瓜籽之类的,自己家里产的零食。然后悄悄告诉我,你偷偷滴吃,别让小哥,三姐看到了!那可是她自己的亲儿子和女儿啊!
所以小时候的我,经常可有吃到她们吃不到的零食,不过小哥有的是办法。
记得有一次,娘一边剁猪草,一边煮猪食,我在旁边吃花生米,哥哥陪我玩。
哥哥说:咦,梅,你看哪里怎么有个老鼠?
我看了看,没有啊!
过了一会哥哥又说:咦,梅,你看老鼠跑道那里去了,你去看看!
我跑过去看看,还是没有!
一会娘说:梅,你别去看了,再看,花生米没有了!
我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有老鼠,不过我的花生米被哥哥这个“大老鼠”快吃完了!
娘很温柔,从来不发脾气,因为她眼里的孩子和小猫小狗一样,什么都不懂,根本不值得和孩子生气,用她的原话说:你自己都快气死了,孩子就是小虫子,什么都不知道,你何必给自己气受!
所以小时候,只要惹得妈妈生气了,感觉再不走就会挨揍的时候,赶紧找我的庇佑大神,只要有她在,我就不会被揍!
后来妈妈不在了,娘就成了我名副其实的妈妈了。不仅仅是我,包括我爸爸,都特别依赖娘,所以那段时间,我们两个家庭合并成一个大家庭了。
那个艰难时刻,娘不仅仅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爸爸的依靠,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知道“长嫂如母”的意思。
所以爸爸从来对娘都是非常敬重的那种!不是尊重,是敬重!
特别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嫁鞋!
在我们老家,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娘家要给女儿准备嫁鞋,就是那种用很多层布,然后用针线纳成的千层底,这个事情一般都是妈妈给女儿准备的。(还有的妈妈会在女儿还没有定亲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准备很多很多!)
那鞋,如果放在城市里,放在商场里,两百一双你不一定买的到,因为那都是妈妈的心血和爱汇集而成的。
一针一线,密密麻麻,不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谁愿意送这么珍贵的礼物!
姐姐出嫁的时候,娘的手已经做不了针线活了,因为常年累月做农活的原因,娘的手像像是被水冲刷过得山丘,沟沟壑壑,有的还有血口裂开!所以姐姐的嫁鞋,娘没有准备,在出嫁的时候,买了十几双塑料底的鞋子。姐姐知道娘不能做针线活,所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我属于闪婚一族,定亲和结婚前后不到半年,但是我结婚的时候,出嫁头几天,娘拿出十几双鞋子放在我面前,说:梅,你妈不在了,娘也不会做针线活,这是紧赶慢赶找人帮忙一起赶制出来的十几双鞋子,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你脚大小,你别嫌弃,找个箱子装起来吧!
记得当时我是眼含泪水收下这份“大礼”的!我深深知道这份礼物情意和爱。这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
出嫁那天,我没敢看娘,因为我不敢想象一个母亲看着女儿出嫁时候的泪目和悲伤!万幸的是我嫁的不远。
可是在我们老家,嫁的再近,哪怕同一个村庄,只要嫁出去,都已经成了别人家的人了,再回家,那也是外人了!
无论女儿身在哪里,有娘在,有家在!
所以惟愿娘长命百岁,福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