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听评课并不陌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是教师的必修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给我们教师布置听课任务,并要求各个教研组认真组织评课活动,以期促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而应如何听评课,则一直是教师心中的一个盲点。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坚持听课多少节,至于效果就很难预料了。老师完成任务也罢,真正学习也罢,都会郑重其事地拿着听课本去听课。至于听什么,如何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评课也是一样,同科老师往一块一凑,煞有其事,都是很正常的事,至于这节课的优缺点,老师们却大多只谈优点,至于缺点则讳莫如深了。想想我们老师,一学期听了很多课,但大多数老师只是简单记录一下教学环节,课堂反映,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学生的课堂回答情况。教师评课方向不明确,而且教师听课关注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情则很少关注甚至忽略。
自从我参加了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培训,培训老师就让我们每次听课前采用一份适合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表来进行听课评课.刚开始的我,对观察量表很陌生,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份观察量表去听课评课。记得我们小组采用的第一份课堂观察量表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行走路线,意思则是用箭头来标示老师的走动路线和范围。那一次,我只顾着记路线,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上课内容,那时候觉得这份观察量表成为了我的累赘,对我的观课评课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我采用观察量表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发现了观察量表的奥秘。
课堂观察表着重关注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么样。而关注学生则应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研究学习。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应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比如:观察框架中提到的: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等等,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的。
“听课就是为了搜集证据,评课就是基于证据的推断”。我明白了我们听课所搜集的证据不是为了给讲课的老师品头论足,而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令授课者信服。通过了课堂观察量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期待课堂观察能真正地帮助我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