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按医学上划分已经是高龄产妇,46岁按医学划法应属于超高龄产妇。可是我却在46岁冒险生下二宝,很多人不可思议,认为我想不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面对无数的质疑,无数的疑问。我想说我决定生二胎,源于我母亲的一次生病住院。
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有退休工资,他们不愿意打扰儿女的生活,也不愿去老年公寓,所以他们一直在我们老家的房子里生活。
由于我和哥哥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所以一般都是节假日才回去看看他们,平时都是电话联系。
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母亲去卫生间小便。在站起来的瞬间突发脑溢血倒地不醒人事。幸亏我父亲发现的及时,立刻拨打120,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医院。
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是脑部还是大面积淤血,压迫脑神经致使母亲睁着无神空洞的大眼睛,谁也不认识,并且大小便失禁。第二天医生通知家属商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一种是保守治疗,在淤血部位打个孔,用针筒把淤血抽出来。另一方案是开颅手术,但是风险很大。
我大哥立刻召集我们兄妹三人商量治疗方案。权衡利弊,当时我母亲已八十多岁,已经不起开颅的风险。最后决定保守治疗。
医生说这种病况,母亲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出院。当时父亲提议找个护工照顾我母亲,可是我们兄妹都不同意把母亲交给一个护工照顾,因为最近几年听到太多护工虐待老人的事情,尤其是对大脑不清楚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意愿的老人,遭受护工虐待的几率更高。于是我们兄妹三人商定,轮流在医院照顾我的母亲。
回忆母亲在医院的一个多月,从开始我们兄妹商量选哪种治疗方案,到后来轮流照顾母亲。这期间一直是我们兄妹三人在共同商量共同承担。我想如果母亲只有有一个女儿,遇到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遇到需要在医院每天24小时陪护母亲这种情况,不知道我要流多少眼泪。当然即使哭着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但这其中的辛苦不知道要比现在多多少倍。
我真的设想过,如果父母就我一个女儿,我该怎么扛起父母的晚年生活?我也有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不可能每天24小时陪着他们,如果把他们完全交给一个护工,我是一百个不放心。商量的人没有,替换的帮手也没有,我该怎么办?所以在母亲出院的那一刻,我决定如果政策允许冒险也要生个二胎。不为别的,就为我老了不能动的时候,给大儿子找个伴,一起分担父母的重担。即使我百年之后,不在人世,给大儿子留个亲人在世上,不管男孩女孩,在生活的道路上彼此也是个照应。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有退休工资,我老了就住老年公寓,我和老姐们老哥们一起住在老年公寓里打打牌唱唱歌,生活多惬意啊!我不会打扰儿女的生活,我不会拖累他们。说这话的人应该都是能走能行身体还算健康的人。
如果真的有一天自己不能动的时候,不是说你不让孩子照顾你,孩子就不照顾你的。作为儿女,怎能放心下年迈的父母,生病的双亲,他们即使工作再忙,小家庭再需要他们,他们也会挤时间照顾父母的,这是每位儿女的孝心使然。
有的老人如果是得急症突然走了,儿女也不会太辛苦。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达,大多数老年人不到灯枯油尽是不会走的。有的老年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或半身不遂,只要照顾的好,活过十年八年是正常的。这十年八年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交给护工又不放心,如果是独生子女,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工作还有自己的小家庭,到时候独生子女怎么办?还有的家庭突遇天灾人祸,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如果只是独生子女,这种负担有时会把子女压垮的。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80后,夫妇都是独生子女,老公在部队是一名军干,儿子10岁。她的娘家父亲先天一只胳膊残疾。家里家外几乎都是她的母亲打理。
有一次母亲出去买菜,过马路时偶遇车祸,大脑受伤,出院后整天疯疯癫癫,到处乱跑。
所以每天等到快下班的时候,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时间。下班时间以到,她就像离箭的弦飞出办公室,骑车直奔父母家。到家就是马不停蹄地给父母做饭,饭做好后顾不得吃一口,让残疾的父亲照顾母亲吃饭。她又急忙回到自己家,婆婆公公也是身体不太好,所以她到家又开始锅碗瓢勺交响曲。等吃好饭刷刷洗洗,上班时间又到了,急忙又赶往单位。
有一次我在街上遇见她,结婚前她身材稍胖,皮肤白皙,现在是黑瘦黑瘦,皮肤也变得黯淡无光。我问她怎么变成这样,不问还好,一问她的眼泪像断了的珠子啪啪往下掉。她说她快熬不住了,但是又没有办法。想请个保姆吧,自己的工资还不够付保姆的。孩子还小,老公在部队三年以后才可以转业回来。她说谁能想到母亲会被车撞到!说句实在的话,我现在都不敢生病,有点不舒服都是自己忍过去。害怕自己一旦倒下,两边的老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现实活生生把我从父母的掌上明珠逼成了铮铮响的女汉子。我现在难啊!如果有个兄弟姐妹能帮我一下也不至于自己这么辛苦!看着她哭的一塌糊涂,我也是泪眼朦胧。谁能想到独生子女的她生活有这么难……
是啊,世事难料,谁知道哪家下一分钟会遇到什么事呢!
所以说,生二胎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利,更不是为了让他给自己养老。是为了给老大找个伴,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流着一样血的兄弟姐妹遇事能有人商量,遇困难能互相帮衬,既能互相温暖也能互相照应。
所以也不要像有些人自私地认为多个孩子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孩子会不会受委屈,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其实只要父母对孩子尽心尽力,并不是说非要给孩子足够的物质满足才是爱,对于孩子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只要父母能给他(她)足够的幸福和爱,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并不会下降,家庭反而会更幸福更温馨。
现在我家二宝已经两周岁,每次看着他在坐哥哥怀里和哥哥一起看绘本看手机,还时不时地搂着哥哥亲一口,那种温馨的场面,我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里,亲兄热弟是他们将来最好的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