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娱乐场所之一,
现如今也是开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各种洋酒的英文名称,什么whisky、gin、vodka,
许多酒爱好者也是信手拈来。
然而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
酒吧里的酒几乎约等于洋酒。
似乎身为酒文化大国的中国,所产的各类白酒,并没有打入这个相对“新兴”的市场。调酒大家族中,也很少出现白酒的身影。
那么问题来了,酒吧里为什么没有白酒?或者说酒吧里为什么很少看见白酒的身影?
白酒在我们中国人心中,代表着一种“干杯”为核心的应酬文化。而应酬,通常是累的、辛苦的。一桌人在那里,白酒灌来灌去,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瞧不起人,喝多了就呕吐难受。
想象一下白酒出现的场景,要么在宴席上,要么配着二两花生米。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喝白酒是需要下酒菜的。”是啊!“下酒菜”这个词,不正是为白酒专门设立的嘛。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白酒出现在酒吧,总显得有些不够“对味”。
从调酒师到消费者的既定思维里,白酒度数高、味道重,对调制的技法要求更高,白酒鸡尾酒的市场成熟度也有待培育。
酒吧里喝的不仅是酒,还有年轻、时尚与潮流。而长期以来,白酒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形象,与之并不完全相符。
利润方面,利润是商家选择酒品最重要的因素。在酒吧,无论再多的人,白酒能喝多少瓶,4个人最多2瓶,都已经到位了,但是洋酒就不一样了,度数低,无限喝。喝得越多,赚的自然就越多。
小时候家里吃午饭,大人们总会喝点白酒。不多不少,就那么盈盈的一小盅,再配一些青菜和花生米。
看他们吃饭是种乐趣。先喝一口酒,回味半晌,再夹筷子菜送到嘴里,滋溜一口酒,吧唧一口菜,吧唧一口菜,滋溜一口酒,简单清淡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
其实,喝一杯好酒更需要仪式感,白酒出现在酒吧那种喧闹的场所便是少了一丝仪式感,美酒的价值也很难体现。
村上春树说过: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小确幸的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所以,喝白酒,怎少得了那点仪式感!